社会领域重大风险范围广泛,食品安全是其中重要的议题之一。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关,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安全舆情关涉政府公信力,也是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不断好转,但食品安全问题却经常成为舆论场热炒的重点,并给公众带来严重的安全焦虑。其原因在于四个方面:其一,公众在关心食品安全保障的同时,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一些个别的、局部的、异地的食品安全问题容易让公众代入思考,群哄心理下对食品安全缺乏信心;其二,一些效益好、知名度高的食品企业不断陷入舆情风波,付出短期和长期的代价,但实际上他们更关心舆论对危机处置措施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套路式危机公关让人防不胜防;其三,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导致我们面临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一些媒体把“打擦边球”当作生存发展方式,在食品安全上更是见猎心喜,通过触动公众敏感神经撩拨情绪,在“点多面广门槛低”的食品安全舆情中收获无限流量;其四,食品安全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故而一直是舆论场的焦点所在,这类问题容易异化为社会情绪“迁移”的窗口,借“食品安全”话题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比较常见,部分群体甚至把食品安全问题蓄意泛政治化,当作撬动小圈子利益的工具。
在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必需性日益凸显的当下,如何将舆论认同的危机应对态度、价值取向等内容,转化为食品安全舆情可量化测评的指标?如何调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变“吐槽者”为“建设者”,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人人都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可以:第一,全天候监测预警食品安全舆情,分级分层处理,抓早抓小抓苗头;第二,建立高效权威的联动机制,快研究、快处置、快发声,密切关注舆情反馈、研究后续措施;第三,食品安全舆情必须以公众至上之心、人文关怀之情妥处,既要齐抓共管,更要真抓严管;第四,勇敢走进舆论场,早说、敢说、常说、智说,对虚假不实信息和谣言类信息要及时、果断辟谣,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第五,协同有关部门共建网络食品安全良好舆论氛围,积极协调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划定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新闻转载的红线和底线,防止舆论炒作失序,规制食品安全问题报道机制。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既需要线上“鼓与呼”,形成人人尽责、凝心聚力的舆论氛围,也需要线下“奖与罚”,营造严格监管、奖优罚劣的高压气场。《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开拓创新、狠抓治理,涌现出了一批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鼓励全社会更好支持、参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湖北省人民政府启动了首届“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贡献政府奖”评选。
作为评委会专家之一,我认为这个评选活动有两个方面的创新意义:一是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可以起到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作用;二是本次评选将网络形象指数纳入考评模型,依据大数据系统从受众端采集的数据建模分析,以此考察参评单位、个人的社会责任、公信力、美誉度、执行力等要素,也即把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和危机管控能力作为重要的赋分项,这无疑是在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格局和舆论态势。
当前,湖北省正以本次评选活动为契机,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为关键词,深刻把握食品安全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食品安全创建工作举措,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全面升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个人,继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共同筑牢标准体系基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颜陈,系湖北省食安委专家组成员、首届“湖北省食品安全突出贡献政府奖”评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