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恩施市

恩施市:乡贤能人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2-05-19 14:27:00 来源: 《党员生活》杂志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十分关心,始终牵挂,4次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为湖北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指路领航。县级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推动改革、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县域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县域强则全域强。湖北民宗适时推送民族地区10个县(市)是如何从理念、思路、作风上“破冰”;如何在“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推进过程中,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展现县域担当;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认为要通过药材、蔬菜、核桃等产业精深加工,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我认为要凝聚市场主体,形成市场合力,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乡村振兴要立足于民,鼓励所有老百姓参与,激发内生动力。”
 
  ……
 
  日前,在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板桥镇“乡贤能人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上,20余名乡贤能人纷纷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恩施市在全市搭建平台,开展一系列聚才行动,建好乡村振兴“人才库”,把乡贤能人资源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加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一)“七个一”搭建聚才平台
 
  
 
  恩施市按照乡镇为主、部门参与、村“尖刀班”负责原则,全面开展凝聚乡贤能人助力乡村振兴“七个一”行动,即开展一次乡土人才调查摸底、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建设一个乡贤能人馆、开展一系列对接活动、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实施一批发展项目、建立一套协作机制。
 
  刘鹏就是恩施市上千乡贤能人中的一员。1970年他出生于白杨坪镇张家槽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000年退伍转业后,做起了路桥项目建设,经过10多年打拼,渐渐闯出了名堂。2017年底,通过“硒都菁英汇”聚才行动,张家槽村将刘鹏请回,参与家乡建设。
 
  张家槽村共有56户村民,以前大多居住的是低矮的石墙屋和木板房,生活环境差。刘鹏先后投入近4000万元,帮助村民改厨改厕、迁建猪圈、绿化美化,修建广场、游步道、游泳池等,着力打造民俗一条街。“改善村容村貌,带动村民增收。这是我的初心,更是一份家乡情结。”刘鹏说。
 
  如今的张家槽村,处处干净整洁、鸟语花香、风景宜人。“以前到处是垃圾,一到夏天臭烘烘的,现在环境变好了,日子越过越舒心。”提起刘鹏,村民刘应甲竖起大拇指。
 
  此外,刘鹏还倡议建立张家槽党群互助组,集中党员力量,吸引小组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乡土人才积极参与村级事务。
 
  党群互助组在刘鹏的带领下,积极发挥作用,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就地化解,促成生产互助、生活互助、村庄建设互助。党员带动、群众参与,党群互助组搭起“连心桥”,实现了互动双赢。
 
  恩施市以村(社区)为单位,采集各类乡贤能人相关信息,建立信息库;利用微信群等互联网社交工具,搭建乡贤与乡贤之间、乡贤与村(社区)之间常态化交流沟通平台;公开村级事务、宣传国家政策、汇报发展成就、收集意见建议等,广开乡贤言路,共谋乡村振兴,这些乡贤能人逐渐成为村里的重要力量。

  (二)近亿元投资反哺家乡发展
 
  
 
  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茶山梯田,云雾缭绕,山色朦胧,湖水荡漾。放眼望去,特色建筑精致典雅,坐落山间,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2017年,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引导下,返乡能人阳家寿创办恩施市龙赶湖农旅产业专业合作社,结合洞下槽村风土人情、地域特色,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
 
  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辐射周边群众1000余人,通过与村民签订入股或租赁协议,规划茶旅融合、水产养殖、农耕体验、灯戏文化等功能分区,建设水上乐园、灯戏博物馆、施宜古道等。洞下槽村成了恩施市民周末休闲观光的“后花园”,成了州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洞下槽变美了,乡村旅游火起来了,村子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蜕变。阳家寿说:“下一步发展方向是‘村企一体’,将合作社利益和全村老百姓利益紧密连接,加快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步伐。”
 
  能人聚集产业兴,乡贤激活农村产业“一池春水”。近3年来,恩施市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载体,通过“硒都菁英汇”“人才支援”“凤凰归巢”等行动,采集各类在外优秀人才信息526条,以项目合作、回乡创业、聘任兼职等方式,引回60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目前,他们回归签订特色农业、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等项目56个,总投资8400多万元。
 
  “土豆”如何变“金豆”?返乡能人、共产党员、全州优秀人才黄焕然,瞄准了老家石灰窑村的传统农产品——马尔科富硒土豆。
 
  黄焕然成立恩施农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6000余亩优薯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超对接+互联网”模式发展线上销售,将深山土豆送上了城市餐桌。同时引进先进设施,对土豆进行标准化分拣、包装,进一步规范销售市场,逐步打响了“石窑马尔科”品牌。
 
  近年来,恩施市积极做好村级发展需求与乡贤能人资源的结合文章。通过谋划一批扶持政策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项目,提升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项目秘书制度,为乡贤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创造优良环境。
 
  (三)乡贤成为村民自治重要力量
 
  
 
  “虽然我退休了,但党员身份不能退休。”在恩施市三岔镇燕子坝村,68岁的退休党员陈德富,和村里一起建起了乡贤能人馆。
 
  馆内展示着乡贤能人榜、乡贤事迹、燕子坝村史等内容,在弘扬乡贤精神、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陈德富的感召下,同村的乡贤能人、退休村支书、蔬菜“种植大王”何忠良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主动担任村民的蔬菜技术顾问,带动全村发展高山蔬菜200余亩。
 
  2021年,恩施市探索延伸乡镇党委联系人才机制,推动32名乡镇、街道主职联系服务70余名“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加强对本土人才的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
 
  2021年9月,受连续降雨影响,肖家坪村下白牛坡组公路损毁严重。为方便群众出行,以70多岁退休教师曾相忠为首的乡贤代表积极响应,组建了一支由退休教师、农民党员、村民代表等乡贤能人组成的抢修队,带领群众积极自救。
 
  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都有20余名群众自发配合修复水毁公路和损坏的桥梁。“乡贤抢修队”还组织村民自发筹集资金约3万元用于购买砂石料、涵管等材料,共修复水毁公路约5公里。
 
  为巩固成效,恩施市建立健全乡贤能人常态化服务机制,采取市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包村、村“尖刀班”干部包片的联系服务工作机制,每名乡镇班子成员定点联系3到5名乡贤人才,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每月跟踪一次民生事项、发展项目进度,每半年开展一次乡贤能人交流活动。
 
  恩施市还利用“土豆花儿开”文化旅游推介、庆祝建党100周年等活动契机,通过“接回家、送上门、大家谈”等方式,做实做细对接服务,实现乡贤常联络、能人常联谊、乡音常连线,开展系列对接活动325场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有6877名乡贤人才活跃在200个村(社区),组建乡村振兴智囊团112个,协助调处矛盾纠纷26起,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乡贤能人的聚集,使得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