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乡村振兴看民宗

龙船调里唱新词:湖北利川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

发布时间:2022-05-19 11:06:00 来源: 光明日报
  “龙船调的家,神韵柏杨坝,心连心,手拉手,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一心壮豪情……”
 
  一曲吹打乐《道师令》,巧妙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旧曲新唱,在利川传唱开来。
 
  利川是龙船调的故乡,是湖北西大门。近年来,利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凝聚合力,唱响“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安宁”的时代强音。
 
  民族舞“跳”进了课间操
 
  “叮铃铃……”5月6日上午10点,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数百名学生从教室有序来到操场,整齐排列队伍。
 
  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音乐节奏,孩子们伸展手臂,跳动双腿,踏歌起舞,整齐划一,跳起民族舞肉连响。
 
  
 
  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课间操跳起肉连响
 
  将肉连响作为课间操,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已有4个年头。
 
  “既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还能从中了解丰富的民族文化”,603班陈熙媛如此看待别样课间操,“我更要做一名传承者,让更多人知道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巧妙融入,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校长李朝兵介绍,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为此,学校还专门编撰系列丛书《尚行》,把传统文化、安全知识、利川风土人情等内容巧妙融合,润物细无声,教育孩子、影响孩子。
 
  将民族舞引入课间操,不止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
 
  肉连响传承人刘守红推出非遗“六进+”传承模式,即进校园、进机关、进警营、进村寨、进社区、进景区。
 
  他在利川市中小学担任义务辅导员,组建肉连响表演队。利川城区思源中学、普庵小学等学校将肉连响作为课间操,10多个小学将肉连响列为特色课程。
 
  
 
  刘守红开展“肉连响万里行”活动(资料图)
 
  从2021年起,作为民歌《龙船调》发源地,柏杨坝镇更是将大型音舞诗《龙船调的家》改编为课间操,在全镇小学进行推广。
 
  不仅注重传承地方民族文化,利川市还将从中央到地方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政策和会议精神落地落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打通“最后一公里”。
 
  去年,利川市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11月支部主题党日必学内容,并将其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外人士等各类党校主体班培训的“必修课”。
 
  “让民间歌舞、民间歌曲、民谣等在各种形式之间彼此影响,互相吸收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利川市柏杨坝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主任陈秀丽认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民族文化厚植乡土,并发扬光大。

  新疆伢“定”在利川扎根
 
  “今年儿童节别忘了哟,我还要为小朋友捐点款……”
 
  在微信语音里,努尔麦麦提·图荪托合提操着普通话,一再叮嘱利川市民宗局的工作人员。
 
  出生于1987年的努尔麦麦提·图荪托合提,是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人。2015年,他来到利川做烤羊肉串生意。从街边摆摊做起,他如今已在利川城区开了3家分店。
 
  “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麦麦提说。起初他没有固定场所,市场监管、民宗和公安等多个部门协调,为他找到门面,为他跑路出证明,办好工商营业执照。
 
  
 
  麦麦提在做营业前准备
 
  去年下半年,麦麦提遇到个棘手的问题——女儿到了适龄年龄,要到利川当地幼儿园上学。但户口未迁到利川,尚未在当地购房,要想女儿就在店铺附近念书,还有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读书困难,利川市民宗局相关负责人与东城街道关东社区、教育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相关政策。最终,麦麦提女儿成功就读离家和店铺都不远的东方之星幼儿园。
 
  在麦麦提的带动下,他新疆的兄弟和多位朋友均来到利川经商,姐姐嫁到了恩施。他已经把利川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下一步计划在利川购房,打算长期扎根在利川,做一个“新利川人”。
 
  去年春节前,麦麦提主动找到利川市民宗局,提出要拿出1万元为利川留守儿童献一份爱心,助他们过个祥和春节。
 
  受疫情影响,店铺的生意一般。麦麦提还是坚持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时,表达自己的爱心。
 
  麦麦提扎根利川,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体现。2021年,他被利川市表彰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
 
  
 
  麦麦提(左七)积极参加民宗部门组织的旅游扶贫活动(资料图)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利川市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作为全市三大示范之一,形成“市委统筹部署、政府精准指导、单位联动互动、基层专项推进”四级联动机制,落实党的各种民族政策“开花结果”。
 
  2021年,利川市41家民贸民品企业贷款10.35亿元享受贴息政策,实际贴息率为1.87%,为企业在疫情困难期间注入发展动力。
 
  由于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评价好、民族村寨建设成效突出,利川市获省民宗委省级少数民族资金100万元奖励性资金。
 
  民族团结一家亲,共绘最美同心圆。
 
  “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走进麦麦提的风味新疆烤羊肉串餐厅,这条标语映入眼帘,十分醒目。
 
  小村寨“长”出60家民宿
 
  宜影古塔倒影在水中,与青山浑然一体,相映成景;四周民居颇具民族风情,错落有致…… 5月的利川市团堡镇野猫水村,似一幅唯美的山居图。
 
  如今村落如画美景,正是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改造,赋予了小山村新的生机。
 
  村党支部书记冉从巍介绍,从2013年起,由政府出资,全村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改造。改造的要求是风格一致,民居必须青瓦白墙、飞檐翘角。2016年,全村又开始新一轮民居改造。截至目前,全村投入400多万元资金,对333户民居实行改造。
 
  改造后的民居,不仅隔热和防水,而且美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许多村民更是从中悟到商机,民宿犹如雨后春笋,先后“生长”出60多家。
 
  
 
  在野猫水村,宜影塔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相映成景
 
  宜馨小厨的老板娘周桂菊,便是民居改造受益者之一。
 
  野猫水村离利川城区20公里,位于318国道沿线,处于恩施大峡谷和利川腾龙洞两大景区之间,区位优势明显。2016年,庄稼人周桂菊便将改造后的房子改成民宿,招徕客人。
 
  “一房难求是常事,有时候一天能收入5000元”,周桂菊记得很清楚。有时候为了腾房间给客人,一家人只能挤沙发。
 
  即使后来疫情冲击了民宿生意,周桂菊一年挣7万元还是轻松。“既带了孙子,又挣了钱,房子住着也舒适。”
 
  一石激起千层浪,民居改造带来的发展何止民宿。宜影古镇旅游地产入驻,两期修建数千套房屋,吸引武汉等地人群入驻。村里建起200多亩的采摘园,1600余亩的蔬菜基地,前来打卡、体验采摘的游客每日络绎不绝。
 
  2014年和2021年,野猫水村两次获评“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7年3月,被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毛坝镇兰田村  陈小林 摄
 
  近年来,利川重点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以吊脚楼为主的传统民居,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村落产业经济,先后有毛坝镇兰田村、南坪乡塘坊村、团堡镇野猫水村、柏杨坝镇水井村、栏堰村和沙溪乡张高寨等村落被国家、省、州授予文明村、生态村、楹联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
 
  特色村寨的建设,不仅带来的是基础设施的变化,更是实现了村屯亮化、绿化、美化,逐步形成了民族元素突出、建筑风格独特、布局整齐划一的山乡村落,成为一个个新的旅游打卡地,为乡村振兴装上“新引擎”。
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