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陈天会会长在2023年“湖北慈善专业人才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2023年8月25日)
2023年举办的湖北慈善专业人才培训班,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了对内与对外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与训练结合的特点。总会为什么要做“湖北慈善专业人才培养五年计划”?因为慈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慈善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慈善人才较为缺乏,那么开展培训就是加强慈善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常抓常新不松懈 队伍建设见长效
慈善队伍建设是长期持久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常抓常新,常抓不懈。人事,人在事前,万事以人为本。人才队伍与工作质量密切相关,人才队伍建设的天花板有多高,工作质量的天花板就有多高。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是省慈善总会着眼于未来慈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依靠大学培养人才当然是个渠道,大学会在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在学历学位的管理上,有所创新。但是仅靠学校来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过程漫长。培训则短平快,见效迅速、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通过组织培训,能把日常工作与培训内容结合,把培养与训练结合,逐步培养慈善精神、职业素养、境界情操。
本次培训大家反响良好,这也坚定了省慈善总会执行五年培养计划的信心,我们会不断完善培训的方式、方法。各市州县慈善会平时也可以做一些培训,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一事一培训,一群体一培训。通过日常培训逐步提升工作能力,日积月累,效果一定会显现。培训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不能复杂,不能过于急功近利,不能要求一次解决很多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地把培训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坚持做、反复做,一定会做出成绩。
以学促干出实效 学用结合增内力
学习培训的目的全在应用,应当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能单纯为了培训而培训,本次培训中老师讲的财务、项目等知识,大家可以融入到工作中,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去实践运用。就像看书一样:看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看过去的书,想现在的事;看现在的书,想未来的事。将学习和应用相结合,才能有感悟和心得。
慈善机构要做的工作,无外乎如何激活社会的潜在资源,动员有意向、有能力的人实现捐赠,并管理使用好捐赠的善款善物。培训中学习的内容如何跟这三方面结合,通过树立公信力和慈善文化宣传等让公众接受慈善、参与慈善,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能为了学而学,而是带着问题去学。农村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是为了砍柴,但刀磨了,把它放在那里不去用来砍柴,就毫无意义。
做慈善工作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慈善事业更加考验从业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捐赠是自愿性而非强制性行为,这就需要慈善组织和慈善人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倡导和宣传,比如慈善文化的传播、激励政策的促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社会公信力等等,它是主、客观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慈善组织、慈善人的境界和情怀有更高的要求。精气神对于做慈善工作特别重要,所以,要注重慈善情怀的培养、慈善兴趣的培养,形成慈善工作热情,并持之以恒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体现。
强基固本稳发展 蓄势赋能促提升
要夯实基层慈善工作,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无论是组织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还是慈善工作的必要保障以及项目的创立和管理等方面,都要打好基础,建议各市州慈善总会梳理一下辖区内各区县慈善会这些基础工作的情况,梳理后才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支持工作。
做慈善工作要多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工作中要多请各级党政领导为慈善事业站台,树立积极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尤其在建立健全地方慈善组织机构和加强慈善队伍建设上能给予更多重视和支持。这是有意义的事情,相互站台补台,相互成就事业。
当前,慈善事业的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有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五社联动的大体系、慈善组织的大联动,这是我们从事慈善工作的优势条件。只要我们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脚踏实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有理由相信,经过几年的坚持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再创湖北慈善事业的新局面,为中华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