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今年“湖北数字公益节”期间,爱心企业将提供2000万元资金,对在指定互联网平台上的慈善项目进行激励。今年的“湖北数字公益节”通过一系列创新宣传和劝募活动,如倡导长江大保护的科学放流活动,充满烟火气的小红花公益集市,以及倡导健康的“运动捐步”行为公益等,充分挖掘并实现“大众慈善”的社会效益,让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参与公益的温暖和快乐。
县域“过节”,带来慈善力量
武汉市新洲区积极参加了两届“湖北省数字公益节”,募集资金320万元,获配捐资金48万元。该区慈善会秘书长王海燕表示,这些资金被用于当地关爱老龄困难群体和困境留守儿童,同时也解决了一批特殊家庭的困难。如今,受助群众不少都成为“捐赠人”,他们接受了公益的温暖,传递着慈善的力量。
2023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利用“湖北数字公益节”,层层培训动员,挖掘推动大众慈善捐赠,筹集资金1426.4万元。“这些资金与其他社会捐赠款物一道,用于困难人员救助和支持乡村振兴,有效救助了240名困难大病患者,支持13个村社乡村振兴项目建设、4个慈善基金的发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慈善协会会长邹永斌高兴地说:“今年,五峰在‘数字公益节’,广泛开展慈善宣传活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形成一呼百应的慈善氛围。”
“阳新县去年首次参加‘湖北数字公益节’,经过广泛动员,社会公益筹款700多万元,获配捐资金46万元,取得了全省第四的好成绩。”阳新县慈善总会会长侯建君跟同行交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安老、扶幼、助学等方面,其中不少困难家庭都牢记‘数字公益节’带来的好处。”他表示,今年更有信心让群众感受慈善的温暖。
黄梅县的“湖北数字公益节”成了当地居民感受慈善、参与公益温暖与快乐的“节日”。
2023年第二届湖北数字公益节期间,黄梅县上线了幸福家园、慈善大病救助、童享阳光三个项目,通过网络共筹款4858.13万元。该县爱心义工协会、长跑协会、女子读书会等19个社团组建筹募分队,县直和镇村组建457支筹募战队,武汉、广东、深圳黄梅商会动员会员单位积极参与,黄梅县建筑业协会、锦诚建设集团主动发力,东山小镇问梅村在景区大戏台连续发送视频数字公益节广告……该“节日”参与人员达到87849人,占全县人口的9%。
“全民积极投身公益实践,做强了慈善这篇大文章。”黄梅县慈善总会会长李仲良介绍,近年来,募捐来的资金帮扶了4013名特困大病患者、1180名癌症患者、505名困境儿童和9700个困难家庭。
数字化慈善,激发广度、热度、速度
“‘湖北数字公益节’自举办以来,已经成为我省慈善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两届公益节累计筹集善款超3亿多元,带动了170万人次参与捐赠。”湖北省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
参与捐赠人次从60万到170万,从少数县到众多县市区踊跃响应,筹款总额从1.31亿元到1.8亿多元……
据了解,“湖北数字公益节”在群众和爱心企业中大受欢迎——万人参与的小红花运动会在年轻人和运动爱好者中播撒了慈善公益的种子;长江慈善灯光秀在一江两岸闪耀,让武汉千家万户和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记忆犹新、备受感动;互联网带动350余家公益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
“‘湖北数字公益节’搅热了村民的心!如今,这股热度还在继续发光发热。”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左泉洞村党支部书记刘玉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去年,该村发起五倍子产业路项目,全村500多村民通过网络捐款17万元,不仅修成了2185米的产业硬化道路,而且参与慈善公益的热情还在延续。“去年11月,村民张大姐因患大病发起了‘医路同行’项目筹款,村里104人点击项目捐款;今年2月,三组一位村民患癌症住院,全村110多人纷纷拿起手机,点击平台页面,捐款救助。”刘玉龙表示,数字化带来的慈善新现象,激励年轻人更多地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大病患者家庭。
湖北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我省成功创建“湖北数字公益节”慈善公益品牌,促进了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做好新时代慈善工作,要善用互联网力量,巧借数字化东风,为慈善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以数字化延伸慈善广度,让“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触手可及;以数字化激发慈善热度,让慈善的参与感和趣味性不断提升,有力激发公众参与热情;以数字化提升慈善速度,让爱心传递更加迅速,让资源对接更加精准,引领慈善事业进入全新的高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