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乡村振兴

“幸福家园”:助老爱幼 让家园更幸福

发布时间:2025-05-25 01:29:00 来源: 荆楚网

  从留守老人到稚子学童,从“云守护”到“连心桥”……启动7年来,湖北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支不可忽视的慈善力量。自2018启动以来,截至2025年5月18日,已激活村社互助基金2万余支,激活乡镇(街道)社区公益基金600多支,上线众筹项目2.2万余个,覆盖全省17个市(州)、110个县(市、区),累计筹款12亿元。

  助老:"云端守护"让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傅家堰乡,一套特殊的"智慧守护"系统正在温暖着山区留守老人的生活。这项爱心工程通过为独居老人安装摄像头,搭建起亲情关爱的数字桥梁。

  五峰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县,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四成。由于农村年轻人大多长年在外务工,山上的留守老人和独居老人常常面临无人照顾的困境。为缓解这一问题,傅家堰乡积极探索并推广了“同心·守望”模式。当时,五峰县政协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以傅家堰乡田家山村为样本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了为老人安装摄像头,通过远程监控来适时观察照看老人的建议。

  为了募集项目所需资金,在县慈善会的推荐下,傅家堰乡在“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上发起了“傅家堰乡同心守望工程”项目。项目发起后,得到了在外务工人员广泛响应,傅家堰籍在外企业家马于池和陈赤清慷慨捐助,分别捐款20万元和10万元。加上其他在外人才和乡里党员干部的积极捐助,不到一周就募集到了47万元的资金。

  2022年6月,项目率先在田家山村落地,在孤寡独居、特困供养、残疾老人、居住的室外屋角处全部装上了摄像头。同时,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还聚合数据,建起了“同心守望”智能管理平台。网格员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开展日常巡视照看、视频连线问候等工作。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会及时联系就近的党员、路长等前往现场应急处理。

  "以前总担心老人在家出事,现在心里踏实多了。"有了"云端守护",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全方位的关怀,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也让外地工作的子女可以更加安心的工作。

  爱幼:风雨廊桥让孩童上学更安全

  2025年5月12日,9岁的陈泓宇和父亲陈中高高兴兴地踏上流光溢彩学礼桥。2分钟不到,父子俩从集镇穿桥而过到达学校。这座被命名为学礼桥的风雨廊桥,由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大河镇3500多居民捐资近500万元建设,于1月21日建成投入使用。这也是迄今为止,以镇为单位组织开展的慈善项目里面发起村社数量最多,参与捐赠人数最高,捐赠地域面积最广,微捐体量最大的项目。

  大河镇中心学校是来凤县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这个学校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在镇城区的河对面,学生上学放学学,只能通过国道步行500米后过桥才能回家。但由于国道大车较多,没有人行通道,对于学生出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修一座桥把集镇和学校连接起来成为大河镇5万多人的期盼。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大河镇政府立马行动起来,努力争取到500多万财政资金用于桥梁建设。但离项目落地还差近600万的缺口,于是在2022年1月15日,将全镇41个村(社)召集起来开会,所有的村在”幸福家园“平台上发起了共建风雨廊桥村的项目,镇书记为筹集资金,自己带头捐赠2个月工资,除本镇的爱心团体外,还动员全国在外工作的大河镇人。项目经过6个月的筹款及动员,共5000余人次参与转发捐赠,筹集资金504万元,有力保障了桥梁建设。

  如今,长96.2米的学礼桥连通集镇与学校,学生通勤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2分钟,夜间更成为居民休闲新地标。竣工当日,千余村民以土家摆手舞庆祝,这座“众筹之桥”成为”幸福家园“的又一鲜活范例。

  据了解,"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在湖北省民政厅的指导下,由湖北省慈善总会联合各市(州)、县(市、区)慈善会共同发起实施。项目以2.7万多个行政村和社区为基础,通过建立村社互助基金的形式,展示家乡风貌,发掘村社"公共·公益" 实际需求, 以亲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村(居)民及关心家乡建设的热心人士参与到村社共建中来,共同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慈善力量。

  
编辑:刘阳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