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 襄阳滚动播报

鄂湘豫赣36家国家高新区聚集襄阳“论剑”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0日23:34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姜宗俊、辜昌玉)10月29日,来自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个中部省份的36家国家高新区的负责人,在襄阳共议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计。

会议现场。记者 刘涛 摄

会议现场。记者 刘涛 摄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记者 刘涛 摄

据了解,36家国家高新区中,湖北就占了12席,其中武汉东西湖高新区及襄阳高新区分别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城市的领头羊。

统计数据显示,在高新区收入方面,东西湖高新区是当之无愧的冠军,2018年收入高达10008亿元,是中部地区惟一破万亿元的高新区。襄阳高新区2018年营业收入达到3340亿元,GDP收入达1070亿元,不仅遥遥领先洛阳、宜昌等同类城市,在与郑州、南昌等省会高新区比拼中也不逊色。

在与邻省城市的比拼中,襄阳高新区的经济贡献率在全市的比重中较大,GDP达1070亿元,占全市四分之一,而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二分之一。而河南省全省郑州、洛阳、南阳、安阳等7个国家高新区创造的GDP收入1786亿元,其中省会城市郑州高新区GDP收入632亿元,洛阳354亿元。

襄阳市副市长龙小红介绍,襄阳高新企业数量共有505家,占湖北第二位,其中高新区高新企业达272家,超过全市一半。襄阳新技术产值增加值达967亿元,占全市GDP贡献率达22.5%,而高新区的贡献又占了一半以上。

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邓卓海表示,襄阳高新区从1992年成立以来,用占襄阳1%的土地贡献了占襄阳四分之一的GDP和二分之一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指出,国家从1985年决定设立高新区以来,全国已有169家国家高新区,做出的经济贡献十分显著。每个高新区平均为国家贡献110亿元的税收、410亿元的净利润、654亿元的GDP,高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达7500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一半。高新区企业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占全国企业1/4。

贾敬敦最后强调,成绩骄人,但同时还应看到国家高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新时代为国家高新区提出新命题,下一步,国家高新区该如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贾敬敦指出,要切实加强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和规划研究;要创新驱动,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型领军企业、大力发展硬科技及其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大力发展支撑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着力营造卓越的创新创业生态,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在大学校园的建立、院所合作、企业研发平台建立等方面积极发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推动开放创新,利用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等多种形式,走出去,又引进来;着力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放管服改革,优化和完善政府功能等;同时认真改进服务,火炬中心将加强研究,积极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并加强培训和交流等,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纠错】编辑:卢静靓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