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邓宇轩)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赴恩施州农科院,以“踏岗位科学家之足迹,练产学研之新兵”为主题,开展暑期实践调研,通过企业走访、农户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探究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路径。
实践团成员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董孟飞 摄)
实践团首站走进恩施硒色满园生态农业公司,实地考察马铃薯种植技术。从土壤的精心改良,到精准施肥策略的运用;从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的搭建,再到智能灌溉系统的高效运作,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度赋能。
随后,实践团来到恩施硕品现代农业公司。一进入车间,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富硒马铃薯产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团队成员沿着生产线一路参观,见证了土豆从清洗、去皮、切片,到油炸、烘干、包装的全过程。在这里,科技的力量让普通的土豆华丽变身,成为土豆面、土豆泥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加工产品,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实践团成员同农户进行交流。 (谢铭宇 摄)
除了走访企业,实践团还深入乡村开展农户走访。当地主栽的马尔科土豆亩产在2000斤至4000斤,地头收购价每斤0.6至1.5元。农户反映,受地形限制,难以开展机械化作业,传统土豆粉加工因利润微薄遇困,急需山区适用小型农机和深加工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收入。
在与润旸农业合作社的交流中,实践团聚焦种薯“南种北繁”与病虫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团队成员与合作社成员共同分析问题,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实践团与恩施州农科座谈交流。(吴雅琴 摄)
座谈交流会上,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高剑华介绍院所职能,马铃薯专家肖春芳分享抗病品种选育进展,企业家郑伟阐述合作社运营模式,品牌专家于斌武分析“恩施土豆”区域品牌打造。
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必须扎根产业需求,只有将科研成果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后续,团队将认真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恩施特色农业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