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作风建设长效化 “常”“长”二字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17:3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9月6日上午,湖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新征程上,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重点把握“修为政之德、守制度之规、开监督之门”三个关键点,方能涤荡痼疾、清风长存。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德性是前行的准绳。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筑牢思想根基是前提,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谨修“敬业、为民、清廉”之德。敬业是履职之要,体现的是一种“夙夜在公”的责任担当。干部要摒弃“躺平”心态、拒绝“佛系”做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将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发展、服务事业上。为民是力量之源,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必须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惠民之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清廉是立身之基,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官清民自安”,干部唯有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才能行得端、走得直。要常掸思想尘、常破“心中贼”,敬畏权力、管住小节、抵制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此“三德”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共同构筑起抵御歪风邪气的思想堤坝。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必须依靠刚性的制度约束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将权力运行牢牢限定在制度的轨道内。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围绕权力运行的风险点、作风问题的易发点,织密制度笼子,使各项制度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形成系统集成的制度闭环,让权力在阳光下清晰、透明地运行。更要强化制度的刚性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铁规矩、硬杠杠,决不能成为“稻草人”“橡皮筋”。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严格的制度规范和约束,使优良作风得以倡导和弘扬,使不良作风受到遏制和惩戒,从而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也是促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的关键一环。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缺乏监督的作风容易滋生问题。必须广开监督之门,构建起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要强化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要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搭建便捷高效的监督平台,鼓励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要发挥好媒体监督的独特优势,新闻媒体是“探照灯”和“显微镜”,其舆论监督具有传播快、影响广、震慑强的特点。要支持媒体依法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对作风顽疾予以曝光,形成舆论压力,倒逼问题整改。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三者有机结合,同向发力,就能编织出一张严密有效的监督之网,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让清风正气更加充盈。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常态化、长效化更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修养政德这个基础,紧抓制度规范这个保障,用好多元监督这个利器,就一定能够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营造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作风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国栋(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粮道街道办事处)

责编:李燕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