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以治理温度护佑奔跑的“城市纽带”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3日15:48 来源: 荆楚网

城市的活力,源于每一位劳动者的奔忙;城市的温度,藏在对普通从业者的细微关怀里。当前,武汉各城区因地制宜推出“骑手友好小区”等一系列举措回应新业态就业群体的 “安危冷暖”,更以治理创新书写着城市与劳动者共生共荣的生动篇章。

对城市而言,快递员、外卖员是穿梭街巷的“流动纽带”,也是感知民生需求的 “神经末梢”。过去,赶时间引发的物业矛盾、电动车停放难题,折射出新业态发展与城市治理间的适配考题。武汉以“骑手友好小区”破题,2000多个社区推广专属二维码、友好线路图,把“速度与安全”的对立转化为和谐共生,正是找准了治理的“痛点” 与“支点”。

治理的智慧,从来不是单向管理,而是换位思考。当社区为骑手规划便捷路径、预留停放空间,当物业与骑手坐下来商议通行规则,本质上是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变为“社区主人”,这种身份的转变,正是化解隔阂、凝聚共识的关键。

党建引领下的服务创新,让城市关怀更有“精度”。武汉经开区构建的暖新“10分”服务体系,65 个车谷驿家提供歇脚、餐饮便利,14 处“小哥食堂”推出延时套餐;洪山区打造集休息、培训、维权于一体的骑手之家,硚口区布局 85 个友好场景…… 这些举措跳出 “重硬件轻服务” 的误区,从“10分钟歇脚”的即时需求,到职业发展的长远考量,把服务做到骑手心坎上。党建优势转化为服务实效,让骑手感受到“冷可取暖、热可纳凉” 的物理温度,同时传递出“被尊重、被需要”的心理认同,这种归属感,是比物质保障更珍贵的“城市礼物”。

制度层面的探索,让友好氛围从“点状突破”走向“全域覆盖”。湖北省物业服务和管理协会发布13项倡议,将“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纳入行业规范;武汉各区从“角色互换”体验到多元主体议事,从临时驿站到长效机制,一步步把对骑手的关怀固化为制度安排。这背后,是城市治理理念不再把新业态群体看作“管理对象”,而是视为“城市合伙人”。当制度保障跟上需求变化,当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行业发展,新就业群体才能真正卸下顾虑、安心打拼,城市也才能在包容中积蓄更持久的发展动能。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会让任何一个奔跑的人孤单。武汉对骑手的呵护,没有宏大叙事,却在“歇脚的一杯水、便捷的一条路、暖心的一顿饭”中,展现出对普通劳动者的本真尊重。这种尊重,是看见每一份职业的价值,是承认每一个个体的贡献。当更多城市以武汉为镜,把“友好”融入治理细节,定能让每一位劳动者在奔忙中感受到城市的暖意,让“奋斗者有尊严、劳动者有归属”成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史雨惠(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前川街道办事处)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