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以科技赋能新时代“鱼米之乡”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7日11:59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勉励师生矢志强农报国,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贡献。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探索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为湖北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武汉力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武汉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16个院士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构建“科学家+企业家”联合攻关模式。通过深耕生物种业、兽用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等前沿领域,武汉农创中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50亿元,成为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禾元生物“稻米造血”项目更是入选“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案例”,彰显了武汉农业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造福百姓。武汉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乡村产业,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农业生产端,北斗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的广泛应用,让黄陂永旺智慧农场实现了数字化作业,耕种管收更加高效便捷。在品牌建设端,热干面、蔡甸莲藕等农产品纳入“江城百臻”公用品牌集群,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溢价。在产业升级端,武汉现代农产品加工园聚焦农产品加工新赛道,打造华中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中心,推动农产品实现从“初级品”向“工业品”再到“文创品”的转变,实现了科技赋能全产业链,以价值链带动共富裕,让科技成果成为了富民强农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武汉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业人才培育体系。一方面抓“扩源”,通过农教中心做优中职教育,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基础人才和年轻接班人,筑牢未来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深“挖潜”,面向乡土专家、基层一线工作者和返乡青年,精准开设智慧农业等各类技术培训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着力培育包括“乡村运营官”、青年农民在内的新农人队伍,全面提升其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通过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审、举办“武汉农匠”农民技能大赛等举措,为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们搭建了展示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通过从源头到末端的“组合拳”,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问题,更锻造了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爱农村的现代化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武汉是支点建设的龙头,大武汉离不开大“三农”,大武汉需要大“三农”。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武汉正以超大城市的气魄与担当,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答卷。我们相信,未来武汉将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让新时代的“鱼米之乡”在长江之滨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瑞(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横店街道办)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董育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