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破龄而行 向才而往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13:04 来源: 荆楚网

国考报考年龄限制的优化调整,成为就业市场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是公职人员选拔机制的优化完善,更彰显了“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用人导向,为全社会树立了破除年龄偏见、注重能力实绩的鲜明标杆,释放出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信号。

长久以来,35岁成了不少求职者的“一道坎”。在就业市场上,无论是企业招聘还是公职岗位报考,35岁常常被当作隐形的“截止线”。许多人到了这个年纪,即便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熟练的专业技能,也容易在求职时遭遇“闭门羹”。事实上,这一年龄段的劳动者大多处于职业生涯黄金期,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智慧,其沉稳的处事风格、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正是许多岗位迫切需要的宝贵财富。这种“以龄取人”的刻板做法,既限制了个体发展,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国考打破年龄桎梏,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用人智慧。作为全国性人才选拔的风向标,这一调整顺应了我国劳动力结构变化趋势,呼应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职业生命周期延长的时代特征。对求职者而言,年龄限制的放宽意味着职业选择的拓宽,尤其为面临行业转型、寻求稳定发展的从业者提供了新机遇。那些在企业管理、公共服务、专业技术等领域积累了实战经验的劳动者,如今得以凭借自身实力角逐公职岗位,既为个人价值实现开辟了新路径,也能为公共治理注入多元视角与实践动能。

对整个就业市场而言,这一政策也能促进人才资源的更合理配置。过去,大量35岁以上的优质人才被挡在部分岗位之外,造成了人才浪费。现在,随着国考带头放宽年龄限制,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和行业跟进,打破年龄壁垒。比如互联网行业、制造业等,不少岗位需要有经验的“熟手”,35岁以上的从业者往往更懂行业规律、更能应对复杂问题。当年龄不再是求职的“绊脚石”,这些人才就能流向更需要的地方,让就业市场更有活力。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包容是进步的重要动力。国考放宽年龄限制的举措,不仅为公职队伍吸纳了更多优质人才,更重塑了社会对人才价值的认知。期待这一政策春风能吹遍就业市场各个角落,让每个有梦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劳动者,无论年龄大小,都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以奋斗之姿书写人生华章,为社会进步贡献不竭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思淼(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李家集街道办)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