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杂志刊发报道,聚焦基层一些单位存在的“跑步机现象”——远看满头大汗,近看原地踏步,看似忙来忙去,却在做无用功。“跑步机现象”,反映出个别地方存在的工作虚转问题,虽非基层工作主流,却直接影响治理效能、损害群众利益。
中央反复强调为基层减负,核心是要精准发力。坚决砍掉无实质意义的会议文件,合并重复交叉的考核事项,摒弃“事事留痕、件件归档”的机械要求。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走访群众、排查隐患、破解难题上,让减负真正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能。
“唯材料论英雄”的考核机制,是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有的干部把调研报告“雕琢”得天花乱坠,却没进过一次村;有的项目开工仪式搞得声势浩大,推进却“雷声大雨点小”。破解此弊,需重构考核“指挥棒”。不看会议开了多少、文件发了多少,而看群众难题解了多少、发展实绩增了多少;让群众参与评价,把“领导注意”转向“群众满意”,让“表演忙碌者”没市场,让“实干担当者”有奔头。
基层工作的价值,终究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要引导干部牢记为民初心,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树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推进乡村振兴,要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不搞 “形象工程”;开展基层治理,要倾听群众诉求,不做 “表面文章”。基层干部当以 “钉钉子” 精神,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办细办实,让忙碌真正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获得感。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容不得“原地踏步”的虚功。唯有以“真减负”松绑、“真考核”引路、“真政绩观”铸魂,才能让基层干部从“跑步机”上走下来,在实干赛道上迈开步子,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怡(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墨客”团队、李家集街道办)
责编:陈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