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荆楚评论

荆楚评论:细微见治 烟火见暖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12:02 来源: 荆楚网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宏大叙事是由摩天大楼与车水马龙书写的,那么它的温情与质感,则往往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近日,武汉市汉阳区二桥街道的一家社区食堂推出的代炒服务,以一盘盘热气腾腾的家常菜,诠释了城市治理的民生“新配方”,烹调出令人回味的民生新滋味,让社区服务既有温度,更有质感。

这股新滋味,首先是“人情味”。70岁的张红阿姨,为满足家人的口味,将买来的食材交给社区食堂大厨,只花几十元加工费,就端出了三道媲美餐馆的“硬菜”;77岁的袁清梅奶奶,因年事已高无法再亲手制作拿手的炸肉丸,而在代炒服务中重拾了那份久违的家的味道。她们脸上的笑容,是对这项服务最真诚的点赞。这背后,是社区对居民“急难愁盼”的精准洞察,它解决的,不仅是做什么菜的厨艺难题,更是如何让家人吃得更好、更省心的情感需求,是老年人因体力下降而无奈告别拿手菜的失落。一盘菜,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温暖着食客的心房。

这股新滋味,更是“创新味”。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服务不能止步于有没有,更要追求好不好。代炒服务,正是城市治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的生动缩影。它没有大张旗鼓地新建场馆,而是巧妙地盘活了社区食堂在非高峰时段,让闲置的灶台、专业的厨师发挥出最大价值。这种微创新模式,投入小、见效快、接地气,如同一位高明的厨师,用最朴素的食材,通过精巧的搭配与烹饪,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美味。这充分说明,破解民生难题,有时需要的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转换思路,在现有框架内进行优化与升级,让公共服务更具弹性与智慧。

这股新滋味,蕴含着“共治味”。社区食堂作为平台,提供了场地与专业力量;居民作为参与者,自带食材,提出需求;企业作为运营方,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探索了新的商业模式。这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闭环,食堂因代炒增加了人气与收入,居民因代炒获得了便利与实惠,社区因代炒增添了凝聚力与和谐度。这正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城市治理“神经末梢”的鲜活实践。

要让代炒这股新滋味香飘更远,还需要用心“调味”,久久为功。首先,要筑牢食品安全底线,建立严格的食材查验、操作规范和责任追溯机制,让居民吃得放心。其次,要拓宽服务面,探索更多元的服务模式,如针对年轻人的健康餐定制、节假日的家宴代炒等,让服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最后,要注重培育社区文化,代炒服务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要鼓励食堂与居民多交流,让社区食堂成为传递邻里温情的社交空间。

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对每一个微小需求的关照之中;城市的魅力,展现在对每一种生活可能性的探索之上。当更多充满“人情味”、“创新味”与“共治味”的举措不断涌现,英雄的城市必将升腾起更抚慰人心的烟火气,在万千滋味中,共建一座更有归属感、更具幸福感的美好家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黄振亮 ( 武汉市汉阳区“阳观道”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陈泉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