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湖北新闻

赤壁153户村民“退后”长江550米 湖北省长江干堤30米禁脚基本无民房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7日07:53 来源: 湖北日报

东风村民房拆迁后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会君、通讯员张海燕、潘志明)尹运保搬家了!祖辈都住在长江边的他,带着妻儿离开了居住多年的老房子。和尹运保一样,赤壁市赤壁镇东风村153户村民将“退后”长江550米居住,原址全部拆迁。截至11月6日,拆迁任务完成96.7%。

赤壁镇是赤壁市唯一临江的乡镇,也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地。尹运保家的老房子就紧挨长江大堤,一脚翻过大堤,便是滚滚长江水。村里曾有4座私人码头,两座运煤、一座运芦苇、一座运砂石料。

2016年,在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村里的码头全拆了。尹运保卖掉开了10年的货车,出去打工。今年8月初,他又接到电话,说房子也要拆。此前,省河湖长制办公室暗访,发现东风村部分农户住在长江干堤背水面30米禁脚地。

《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堤身和禁脚地范围内建房,从事生产及其他损害堤身和禁脚地安全的行为。该办法1992年实施,在此之前修建的建(构)筑物,应按规划逐步拆迁。

经赤壁市勘察,东风村侵占30米红线房屋总计153户。统筹赤壁古战场修缮工程,该市迅速启动拆迁。该市规划,居民搬到景区附近,整条街房子统一设计,大家可以办农家乐,还可以开民宿。本来十分不舍的尹运保想通了,还动员自家兄弟支持这项工作。

8月份以来,记者两次前往东风村。起初机器轰鸣,拆迁后大片黄土裸露在外。现在,拆迁地已种上绿色植物。村支书蒋志雄说,村民平均“退后”长江干堤堤脚550米。以前,村里吃“码头饭”,“灰头土脸”,现在要借长江大保护东风,提升“颜值”打造美丽乡村。

省水利厅堤防局河道管理处处长黄发晖表示,湖北是长江岸线最长省份,一江清水看中游,湖北的岸线保护对长江流域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我省拆除了干堤禁脚地范围内300多万平方米建筑物;2012年以来,我省继续大规模拆除历史遗留禁脚地建筑物。此次赤壁153户村民拆迁后,除荆江分蓄洪区安全台特殊地段外,我省基本实现长江干堤30米禁脚地无人居住,岸线保护再上新台阶。

长江边,两个村落的沉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通讯员 童金健 张海燕

蒋志雄的车越开越快。飞驰在长江大堤,这位新任的赤壁市赤壁镇东风村村支书,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我们村太需要改变了!”他言语急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风村在赤壁市十分有名。小小矶湾,是远近闻名的“金湾”。

村民在江边建了4座码头,还有纸堆厂、面粉厂、油厂、船队……至于一些荒滩、荒地,村里看不上,也没精力管,以很便宜的价格租给私人了。

土生土长的蒋志雄,拥有其中一座码头。村民都富起来了,村里环境反倒差了,土路坑坑洼洼,房子乱搭乱建。

长江大保护,码头要拆掉。蒋志雄忍痛“割爱”,第一个响应。

“长江水质好多了!”蒋志雄说,以前江面很多漂浮物,村民叫它“浪渣”。每每涨水退水后,村民都去捡“浪渣”,大人们找柴火,小孩子“淘”玩具。

望着越来越清的长江水,东风人也愁眉苦脸:新的饭碗在哪里?

从东风村驾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东柳村。

东风村走红的时候,东柳村是个“后进生”,村里以水稻、棉花等传统种植为主。

这些年,不向长江找饭吃的东柳村苦练内功,终于成功“逆袭”。

“我们搞特色种植,种了几百亩西兰花,也尝试过种毛豆,都没有成功。”村支书吴会堂说。

后来,大家又探索种茄子、黄瓜。现在,村里主打产业是西瓜,坚持用有机肥,还把广西、浙江、湖南的师傅请到村里,跟他们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村里近千个西瓜大棚依次排开,全部编号,蔚为壮观。村里都是硬化水泥路,房前屋后,老百姓种着花、养着小宠物。进村主干道两边,有墙体彩绘,十分时尚。

吴会堂介绍,全村进行了厕改,生活污水都进入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村里环境好,老百姓也有可持续的致富门路,没了码头的东风人,打心里羡慕起东柳人。

“羡慕归羡慕。奋起直追更重要!”蒋志雄说。

多年来,大家都一门心思扎在码头里赚钱,村党组织十分薄弱。

原来,村委会常常大门紧闭,门上贴几个电话号码,算是对老百姓有个交代。

去年年底,蒋志雄走马上任,他撕掉村委会大门的号码,要求干部必须按点上班。周一、周二办事的老百姓多,他带头值班。

村里发展不能没有特色,蒋志雄把在外的能人请回来出谋划策,还打算请专业公司,给村里做五年发展规划。

就在这时,153户村民的拆迁任务来了。东风村153户紧挨长江干堤,在背水面30米禁脚地,根据《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都应逐步拆迁。

“东风村的东风来了!”蒋志雄的看法,让村民有点惊讶。

一些村民是不愿意拆迁的。有的房子刚装修两年,门框都锃亮锃亮的;有的几层小楼房,一家上十口人住一起,搬到哪里都不方便。

在镇里的帮助下,蒋志雄带着村干部一家家做工作:“长江大保护,是村里的机会,借此把整体环境提升下。村里好了,才有项目来,大家才有新的致富机会。”

从8月3日启动,到8月21日,不到20天时间,东风村拆掉了102户。“不是我们工作多么好,是老百姓也想求变!”蒋志雄说,大家都认识到,只有绿色发展才能长久。

“我们还想把江边改造成滨江公园,游客逛完赤壁古战场,可以来踏青。”站在大堤上,蒋志雄期盼,长江越来越美,村民日子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今天的“退” 明天的“进”

□ 荟君

从拆码头、拆工厂,到拆民房,我省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理工作步步推进,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步步升级。

曾经,长江病得不轻。现在,长江的生态正因持续的努力在好转。

近段时间,记者行走长江咸宁段,听得最多的就是水变清了,岸线变美了。多年未出现的江豚,也会时不时在江中欢腾跃起。

生态修复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有担当、有耐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起初,赤壁对拆迁153户,也有犹豫。钱从哪里来,人搬到哪里去,都是绕不过的难题。下定决心后,该市将搬迁与景区提档升级统筹规划,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人对自然界不能只索取不投入、只利用不建设。重塑与自然的关系,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阵痛是蝶变的必然过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悟透这个道理的东风人,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