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武汉新闻

从“民呼我应”到“民愿我办”,江汉区汉兴街用一套“加减乘除”解锁履职新质效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17:4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何婧 通讯员 任顺 王玲雅)从旧改工地现场接待到民生项目代表认领,从治理难题协同攻坚到数字经济聚势赋能……近年来,江汉区人大常委会汉兴街道工委坚持党委“点题”、人大“领题”、代表“答题”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民呼我应 代表有约”品牌实践,让代表履职有态度,建议办理有力度,服务民生有温度,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做优“加法”,代表履职加动力

代表不再是“会场上的参与者”,而是“现场里的实践者”。汉兴街道人大工委通过线上线下培训、集中学习、实地研学等多元形式,为代表“补能充电”,激发履职动力。承办人大70周年专题宣讲,引导代表主动讲述履职故事,增强使命感。

承办人大70周年活动。通讯员供图

同时,引入“积分制+量化考核”机制,代表“一人一档”,年度述职有据可依、可比可学。汉兴街还进一步放大典型效应,全国人大代表马丹等“头雁”用行动带动“群雁”,激励代表互比互看,对标先进,发挥好人民代言人、岗位先进、社会模范三重角色作用。

组织代表学习充电。通讯员供图

做实“减法”,贴近群众减距离

民声从“上传”到“直通”,政策从“灌输”变“互动”。汉兴街组织全国人大代表深入社区开展“两会”精神沉浸式宣讲,三年累计接待选民4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有效将分散民意转化为系统性建议,累计形成大会建议50件、闭会建议11件。

代表与居民共商共建。通讯员供图

民生项目从“我替你做”变为“你来认领”。以常二社区为试点,代表与居民共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花园客厅打造等议题,推动形成“全过程”民主参与路径。

在一线设阵地、在基层解难题,代表行动成为推动治理前移的关键一环。区人大代表华青将接待室设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协调解决下水管网、楼道照明等问题20余项;在誉境小区、天嘉园小区、铁路小区等地,代表推动加装电梯、天然气入户等实事落地,赢得居民“掌声”。

做强“乘法”,服务大局乘合力

代表在服务大局中“加码赋能”。围绕江汉区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代表、企业、部门三方共商共建,加快推进“数字江汉”进程。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代表实地调研无人机产业场景,建言献策推动新兴产业布局。

开展数字经济主题活动。通讯员供图

乘代表资源之势,区人大代表文军推动省通服在常二社区探索智慧养老项目试点;区人大代表何新权带领律师团队打造桃林社区“有法子”工作室;来自武汉市旅游学校的区人大代表吴玉洁主动对接瞻云酒店,达成就业战略合作协议,促成毕业生定向输送。

乘群众参与之势,全国人大代表马丹担任江汉里社区志愿者导师,引导“一呼百应”服务队深耕基层服务。区人大代表严树华选派政法先锋队融入常二社区"和谐先锋队",推动形成“事务共商、难题共解、矛盾共化”的共治新格局。

做精“除法”,强化督办除问题

代表认领民生实事。通讯员供图

每年初,人大街道工委就进行“街情通报”、发布年度履职要点,做到谋划在先、部署在前。代表接地气、任务更明晰。品牌项目“代表履职在一线”推动代表认领民生实事,从“心头事”变“手头事”。

在监督环节,汉兴街坚持“三定一闭环”机制,为推动江汉北部道路改造项目落地,区、街人大组织代表与职能部门多轮实地督办,《人大视窗》同步纪实报道,红旗渠路、常青五路实现“旧貌换新颜”。

创新“代表+群众”协同督办机制,在电动车棚选址、莱茵公园改造方案论证、东方名都高层消防用水系统改造等民生事项中搭建共商平台,推动一系列代表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

实地督办提建议。通讯员供图

以“意见全收集、事项全处置、流程全监督、效果全反馈”的“四全机制”闭环管理,推动代表“三进”活动成果落地。近三年共组织50余场活动、300余人次参与,推动解决出行难、停车难、就医难等40余个群众关切问题。

如今,一套“加减乘除”工作法,打通了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的全流程,激活了代表履职的内生动力。接下来,人大汉兴街道工委将继续推动代表行动与支点建设、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推动街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将代表履职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样本。

【责任编辑:艾凌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