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美华,恩施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医学美容科护士长。1月21日,她作为第一批突击队员,抽调到东门院区感染区隔离病房,来到 “抗疫”最前线。
第一梯队护士长莫美华和第二梯队护士长胡永红完成工作交接
2月6日清晨,结束了抗疫一线战斗了17天后,莫美华和其他14名突击队员递交了“接力棒” ,回到酒店进行隔离观察,为期两周。
她终于 “闲下来”, 跟着她的战疫日记,走进她的内心独白。
“接到消息,义无反顾”
腊月二十八,接到护理部通知,我和另外14名同事正式接管东门隔离病区的护理工作。
面对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于这样的工作安排,我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疫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物资、药品、器械、感控、防护流程等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年三十凌晨5点,急促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叫醒,收治的第一例患者核酸试纸检测呈阳性。挂掉电话,我立马打电话给在家等我回家过年的老公。
面对我的选择,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成了我强有力的后盾。除夕之夜,简单收拾行装后,义无反顾地和队员们一起住进了隔离病区。
病区是全隔离状态,没有家属陪护,每一位患者都需要24小时严密观察。
2部对讲机、1台电脑、有限的防护物资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当。
处理医嘱、拿药、对外衔接,患者的治疗护理、饮食起居,病房内的消毒……护士2人一组,每组8小时,24小时轮班值守。
医护人员在同事的帮助下,穿戴防护服
厚重的防护服、眼罩、双层手套,平时一个简单的护理操作,要比平时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是脱下防护服浑身已然湿透。
“心理疏导和精心治疗一样重要”
2月1日,医院收治了一例60岁的女性患者,因为感染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情绪极不稳定,完全不配合治疗。
我立即穿上隔离服进入病房,牵着她的手耐心地开解:“您不用紧张,我们都跟您的孩子一样,希望您能早日康复。”
出了病房,我当即联系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心理咨询师覃德荣,通过电话给患者做心理疏导。看着她逐渐敞开心扉,配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我的内心也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2月5日,我们治愈的首例患者王女士出院了。这一天,一扫连日病毒带来的阴霾,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王女士于1月21日,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收住入院。入院后王女士的心情非常低落,对生活丧失信心,不吃饭不喝水。
我时常给她进行心理疏导,普及健康常识,王女士也逐渐适应了隔离病区的生活。通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王女士治愈出院。
“坚守是为了更好地团圆”
同事给莫美华带来的祝福
1月27日,正月初三,是莫美华38岁的生日。她在日记本里写道:
38岁的生日,是我过得最特别、最有意义的生日。我相信,坚守是为了更好地团圆。
儿子在视频里对我说:“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吃生日蛋糕了吗?”
我哽咽着,笑着说:“吃了吃了,妈妈的同事买的,妈妈明年带你去北京啊,再不会食言了!等着我!”
“家里很好,不用挂念我们,安心上班。”视频的那头老公、父母时刻叮嘱注意安全。虽然二老面带微笑,可是我却清晰的看到,年迈的父母眼里闪烁的泪珠,我匆忙地挂断了电话。
想家,是一线医护人员共同的心声,但是穿上这身白大褂,就意味着责任和付出。
坚守是为了更好地团圆。我相信,阴霾终将过去,我们会带着胜利的喜悦重回温暖的家。
全媒体记者 邹明镇 通讯员 舒翼 整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