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似坚不可摧的骨骼
其实每天都在默默进行新陈代谢
当骨骼流失速度悄悄超过重建速度时
骨质疏松这位“静默的窃贼”就盯上了我们
5种日常表现是骨骼脆化的明确信号
越早发现,越能有效干预
↓↓↓
一、莫名腰背痛
甚至身高“缩水”
表现
长期腰部或背部弥漫性、阵发性钝痛,久坐、久站后加重,晨起脊柱僵硬,活动后缓解。若身高缩短超3厘米或出现驼背,极有可能是多个椎体已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结果。
原因
椎体骨量流失,承重能力下降,导致骨骼内部出现微小的、难以在常规X光片上显示的“微骨折”。
二、牙齿松动
牙槽骨不保
表现
牙齿松动、牙缝增大、牙龈萎缩、甚至原先合适的假牙也不再贴合。
原因
全身骨骼大量流失钙质和矿物质导致牙槽骨脆弱,牙槽骨与脊柱、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
三、轻轻一摔就骨折
——“脆性骨折”
表现
从站立的高度或更低处摔倒导致手腕或髋部骨折、打个喷嚏或剧烈咳嗽感到肋骨剧痛(可能是骨折)、弯腰抱孩子或提重物感到腰背剧痛(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是手腕、髋部和脊柱。
原因
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最直接的后果。医学上称之为“脆性骨折”。
四、肌肉酸痛、抽筋
浑身没劲
表现
感觉以前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变得力不从心,比如:爬几层楼需要中途休息、没走多远就感到异常疲劳、手提重物变得困难。此外,夜间频繁出现小腿抽筋。
原因
骨质疏松往往伴随着肌肉减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的下降。
五、指甲变脆,容易断裂
表现
指甲在平时不易断裂的情况下,突然变得薄脆、容易劈裂、有纵行条纹。
原因
可能是身体钙质和构成骨骼、指甲的基础材料——胶原蛋白正在流失。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
越早行动,效果越好
建议采取“营养+运动+生活干预”的综合策略
↓↓↓
一
营养是基石:
为骨骼“补充原料”
01
钙
食补:每天保证300-500毫升牛奶或酸奶、多吃卤水豆腐(北豆腐)、石膏豆腐(南豆腐)、绿叶蔬菜(如西兰花、羽衣甘蓝)、芝麻酱、带骨小鱼和坚果。
补充剂:如果饮食无法满足,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补充剂,如碳酸钙或柠檬酸钙。
02
维生素D
晒太阳:每天在阳光下暴露面部和手臂20-30分钟(避开夏季正午的暴晒)。
食物和补充剂: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金枪鱼等)、蛋黄、肝脏含量较多。建议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制剂。
03
优质蛋白质
它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的形成。确保每日从肉、蛋、奶、豆制品中摄取足量蛋白质(1.0-1.2克/千克体重)。
二
运动是良药:
为骨骼“施加压力”
01
负重运动(目的:直接刺激骨生成)
快走:建议每周进行4-5次,每次30-45分钟,步伐应较日常散步更快,感到微微气喘为宜。
注意事项:已确诊严重骨质疏松或曾有骨折史的患者,应避免高冲击性运动,如跳跃、跑步、打球等,以免引发骨折。应从快走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长。
02
抗阻力量训练(目的:增强肌力,保护骨骼)
下肢力量(防髋部骨折):
坐姿抬腿: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缓慢伸直一侧膝盖,抬平小腿,保持3-5秒后缓慢放下。双腿交替,每组10-15次,完成2-3组。
椅子起坐:坐在椅子边缘,双脚与肩同宽,身体稍前倾,用腿部力量站起,然后缓慢坐下。控制下落过程。每组8-12次,完成2-3组。
小幅度的深蹲:扶住稳固的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屈髋屈膝下蹲,如同要坐椅子,臀部下降15-30厘米即可(不超过膝盖弯曲90度),然后站起。每组8-10次,完成2-3组。
臀桥:仰卧屈膝,双脚平放,收缩臀部和腹部,将髋部抬离地面,使身体从肩膀到膝盖成一条直线,保持数秒后放下。锻炼核心和臀部力量。
频率与原则: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3次,组间休息充分。核心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憋气。
03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目的:预防跌倒的“终极武器”)
单腿站立:每天练习,先扶住稳固的墙面或椅背,尝试抬起一条腿,保持20-30秒,然后换腿。逐渐尝试松开手。
脚跟对脚尖直线行走:像走钢丝一样,前后脚沿直线行走,每天练习几分钟。
太极拳:大量研究证实,太极拳这种包含重心转移、缓慢流畅的动作练习,能极好地改善身体平衡、协调性和本体感觉,是预防跌倒的首选运动。
三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
吸烟会严重影响骨峰值的达成并加速骨流失。
限酒
过量酒精会破坏骨骼代谢,增加跌倒风险。
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它们可能影响钙的吸收或导致钙质流失。
预防跌倒
居家环境确保光线充足,移除地面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
编辑:简玉琴
责编:邓睿
声明: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