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报道

更多

【荆楚网】追记:操福善 留在大山深处的爱

发布时间: 2012-02-22 10:3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图为:操福善(右)生前参与劳动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曹巧红)他奔赴鄂西山区一线用爱温暖乡亲,可寒冷结冰的路面却颠覆了他的车轮……1月3日,巴东县清太坪的高山上,山路冰凌。操福善甚至看得见那口新挖的塘堰,然而,车开始翻滚。他倒在人生最后一个岗位上原本几个月后,他就该退休了。

  新一轮“三万”活动启动,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操福善第一个报名。从奔赴鄂西山区一线到最后离开,仅仅27天。

  27天里,他带领的“三万”工作队常驻鄂西小镇,在驻点村兴修小水利9处,整修两口容量1000立方米的塘堰,11天完成倒坐坑塘堰整修主体工程,1天半挖好朝阳坪历史上第一口塘堰。

  他走访了双树坪村每家每户。他说,“三万”活动,就是要给百姓做最实在的事,干部下来,就是要给群众温暖和信心。

  操福善,以生命诠释了公仆最本质的定义。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全省“三万”活动现场会上称赞,操福善的精神“可歌可泣”。

图为:操福善(中)生前看望陈春菊老人

  冒雪查看工程进度

  不幸跌入80多米深悬崖

  从白沙坪村到双树坪村有4公里路,一般情况下,开车只有二十多分钟,可这二十分钟却显得格外的漫长。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针在一分一分滴答滴答地走着。操福善最终还是没能出现在谭永甲和村民的面前。

  2012年元旦,因牵挂塘堰工程进展,操福善在武汉只停留了短暂的一天,2日就匆匆赶往了巴东县。还在赶往巴东县的路上,操福善就给自己安排好了第二天的工作查看“朝阳坪”堰塘的工程进度。

  当晚,巴东县下了一整夜的雪,3日早上,雪还在不停地下。早上九点,双树坪村支部书记谭永甲急忙发短信劝阻:“下雪结冰了,车子通行不便,请工作组别进村。”记者在谭永甲的手机上看到了当天9时20分,省旅游局“三万”工作组的回复短信:“我们十一点到你那边。”

  元月3日清晨,操福善察看了清太坪镇白沙坪村的“倒坐坑”堰塘后,又去探望了该村一组三级残疾村民张宏喜,“他是10点17分从我们家里离开的,走的时候我还拿出手机看了下时间。”

  忙活了一早上,从张宏喜家出来后,操福善一刻也不敢停留,带着组员童建新,上了由司机李载山驾驶的越野车(鄂AOS123),赶往清太坪镇双树坪村七组,拟察看该组已经开工的当家堰塘“朝阳坪”堰塘的工程建设情况。

  一路上,操福善在想,这次一定要好好检查一下刚刷过的水泥有没有脱落,还要去看看当地困难群众的过冬情况。接到通知的双树坪村支部书记谭永甲已经赶到了“朝阳坪”堰塘,和村民一起等待着操福善一行人的到来。

  从白沙坪村到双树坪村有4公里路,一般情况下,开车只有二十多分钟,可这二十分钟却显得格外的漫长。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时针在一分一分滴答滴答地走着。操福善最终还是没能出现在谭永甲和村民的面前。

  “出事了。”谭永甲隐约地意识到,一定是出事了。

  根据当地村民的回忆,事故发生在11:04分-11:10分之间,当时下着小雪,操福善坐副驾驶座,童建新坐后排座位。车辆行至离双树坪村“朝阳坪”堰塘仅500米的清木路段时,途经一处长坡,因为下雪水泥路面结冰,车轮忽然打滑失去控制,车辆撞上路边的电线杆后向山下翻滚。在车辆将要翻下路面时,童建新本能地打开车门跳车,因路面打滑他重重地摔倒在公路上,左手和左胸受伤。而车辆坠入了80多米深的悬崖,在翻过坡下的一段公路后继续翻滚,跌入了路下的树木和杂草丛,被树干挡住才停下。

图为:操福善遭遇车祸被送至医院前所躺的排水沟处

  谭永甲介绍,金清公路是县级公路,已经修好有20余年,2010年才硬化成水泥路面,路边也没有设防护栏,两段坡地加起来有80多米深。

  1月11日,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山崖离下面路面4-5米高的一个台子上,还安静地躺着一个从车里掉出来的蓝色的车模型;在大约20米远、车辆跌入的地方,三四棵碗口粗的树被拦腰斩断,参差不齐的断口十分扎眼。约2-3米处,被撞碎的车头零部件、车椅头枕,零零星星散落在枯草碎叶中。

  抢救无效伤重殉职

  村民自发组织祭奠

图为:1月11日,村民按照当地风俗,在他遇难之处拜祭、送别操福善

  在离开前,谭永甲、陈祥楚等三位村民,在操福善遇难的排水沟附近,按当地送别亲人的风俗,烧纸、燃鞭,一边噙着泪水念叨着:“操组长,您一路走好。”

  “不好了,出事了,操福善,李载山……”童建新在跳车后,不停地喊着操福善和李载山两个人名字,但是,无论他怎么呼唤,也没能喊来上天的一丝怜悯。童建新从口袋里慌忙摸出手机,报警求助。

  谭永甲回忆称,他大约是在11时10分接到了童建新的求救电话,慌忙抄小道从“朝阳坪”堰塘边一路跑到了事发现场,“当时我着急,大概用了五六分钟的时间赶到现场现场。”在赶往事发现场的同时,谭永甲还给双树坪村七组组长陈祥楚等人打了电话。

  “我是第一个赶到事发现场的人。”谭永甲说,当时,他在失事车翻过的那条水泥公路上,看到童建新正在事发车旁边脱了自己的棉衣,一边披到李载山身上,一边大声喊着:“快来把车熄火,操组长还没有找到。”

  “车还没有熄火,怕引起爆炸,钥匙还在车里面,车门又打不开。” 也顾不了那么了,谭永甲走进事发车跌入的树丛中,此时,刚好邻村的陈祥荣经过事发现场,他们二人把车门打开,顺利熄了火,却没有见到操福善身影。

  童建新把李载山安顿好后,顺着失事车翻滚下来的轨迹往回找,在失事车翻过的那条水泥公路最里边的排水沟里,找到了操福善,此时操福善因受伤严重,已经奄奄一息。

  就在谭永甲他们查看怎么把事发车周围的树砍掉,从下面把司机李载山抬出来的时候,村民陈祥楚一行五人也闻讯赶来。“当时大概11点20分了,操组长的身上还蛮软和,人还是热的,但是已经一动不动了,意识也不清楚,不能说话。”陈祥楚回忆,他们赶到时,看到操福善正仰面躺在水渠里,当时没有看到身上有血,后来往救护车上抬的时候,才看到手上有血,“估计血是从衣服里面浸出来了。”

  随后,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县长刘冰等迅速带领卫生、旅游、公安、安监等部门负责人赶赴事发地,救治伤员,处理善后。给伤者打完强心针后,救护人员将操福善、李载山送往恩施市抢救。操福善因头部、腰部、肋骨等身体多处受重创,抢救无效,伤重殉职。李载山身负重伤,已转往武汉正在进行治疗。

  1月11日,在操福善遇难的水泥公路旁,记者看到有烧过纸钱等物的痕迹,“有省里领导来看过,也有当地村委会和村民自发祭奠。”谭永甲说。

  在离开前,谭永甲、陈祥楚等三位村民,在操福善遇难的排水沟附近,按当地送别亲人的风俗,烧纸、燃鞭,一边噙着泪水念叨着:“操组长,您一路走好。”

  追忆

  群众是亲人

  丢下锄头直奔农家

图为:操福善和省旅游局“三万”工作队的队友们

图为:操福善(右一)行走在“三万”路上

  去年12月16日傍晚,操福善从塘堰勘测现场来到双树坪村82岁的陈春菊家。他把老人的外孙大青轻轻拉到身边,比划起脚的大小,“你的脚码子和我差不多呀。”他注意到,大青的脚丫子露在棉鞋外。

  大青有些智力障碍。7岁那年,母亲改嫁,他与年迈多病的外婆相依为命,一过就是21年。

  大山人家的清贫深深刺痛了操福善的心。两天后,他又来了。“快把鞋换上!”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大青试买来的新鞋。

  这样的入户帮扶,是他进山后的日常工作。

  村支书谭永甲清楚地记得,那天,操福善看望完陈大娘,又去了另一名村民陈千山家。

  陈千山的家境同样困难,妻子常年患病,大女儿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还有一对双胞胎在上学。夫妻商量准备养蜈蚣。在火盆边,操福善和一家人促膝交谈,商讨如何发展好蜈蚣养殖业,建立稳定的经济来源。

  “他整个白天都在工地上挖塘,丢下锄头就来我家,一直聊到深夜。”陈千山深情回忆。

  去年12月7日,操福善带工作组第一次到清太坪,镇政府安排食堂准备了丰富的饭菜。操福善专门打电话强调,饭越简单越好,荤菜全部取消。

  镇上说不用交伙食费,操福善坚决不答应,他叮嘱下属,我们是来为山民办实事的,决不能给人家添负担。镇上跟工作组落脚的小旅馆老板交代,费用按第一轮“三万”活动的标准结算,操福善也不答应:“物价都涨了,不能亏欠人家。”

  挖塘是职责

  放下行李直奔工地

  去年12月7日,操福善带领工作组来到清太坪镇。放下行李,他们就去白沙坪村,连续查看和测算了六口废弃塘。去六组的塘堰,得走300多米狭窄山路,有时需要手脚并用,但年近六旬的操福善,一路爬了上去。

  整修威沙淌塘堰时,扩建占地的五户村民有三户不在家。3天过去,征地还没落实,操福善心急如焚,血压骤升。当晚,他吃过降压药,召集县水务局和清太坪镇相关工作人员开会商量。

  其实,这个塘堰并不在援建的12口塘堰范围内,但操福善坚持要整修,因为它关系着92户百姓饮水。

  开工那天,小山村仿佛过年一般,家家户户买来烟花爆竹庆祝。11天后,白沙坪村首个当家塘堰主体工程完工,储水能力增加一倍。

  双树坪村的朝阳坪只有一个上百年的数平方米小水坑,数代人都靠它艰难生存。操福善与村里反复磋商,决定以老坑为水源,新建一口容量为600立方米的蓄水塘。他第二天就制定出工程实施的详细方案,第三天水塘正式动工,他带着组员和村民一道砍烟秆、挖淤泥,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第四天,水塘主体工程完工。

  自去年3月以来,省旅游局深入巴东县开展“三万”活动,累计投入20多万元,开展结穷亲帮扶、教育结对共建和旅游合作等活动。去年12月8日,操福善率“三万”工作组再次进驻清太坪镇双树坪、白沙坪、桥河村,已确定出资10万元,在驻点村兴修小水利9处,整修两口容量1000立方米的塘堰。

  操福善曾自豪地说,当年部队在新洲老家征兵,他正在村里挖塘,村干部一喊,他扔下锄头就去报名,一去16年。或许是巧合,操福善退休前的最后一件大事也是挖塘,只是这一次,一去成永别。

  操福善,这位党的好干部,把最后的亲情和温暖留给了深山的父老乡亲,也留给了他们直入心底的牵挂。

  操福善,真正的公仆!

  生命的温度

  晓风

  节假日,他没有休息。

  冰雪,险路,挡不住他的脚步。

  塘修得怎样了?水泥脱落了吗?雨雪封山,村民能不能暖暖和和过冬?

  “三万”干部操福善,心里装着农村、农民,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奔波,前行,揣着那颗火热的心。

  灾祸不期而至,刹那间,他的生命冰冷下来。

  可是,连那白雪皑皑的群山,也能感受到他的温度。

  什么是“三万”活动的真义?这位共产党的干部,用行动做了最精准的阐释。

  生命总有终点,可是,爱、责任与担当的温度,永暖人心!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黄沛)
关键词:三万;烟秆;塘堰;双树;坪村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