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阳光洒满“三万”路上①] 巴山仍唤福善在人间
在一个火炕边聊天,让心与心贴得更近。操福善(中)生前看望陈春菊老人和外孙。
荆楚网讯 记者董育雄 通讯员曹巧红、肖良成 实习生姜小枚
(一)
“我姓操,曹操的操!”
2012年1月3日早晨,湖北省旅游局副巡视员、“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队组长操福善,跨进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村一组村民村民张宏喜家后,是这样向老两口作自我介绍的。
这番话,让一位厅级党员干部和一位普通村民间的距离,在笑声中一下就拉近了很多。细聊下来,操福善和张宏喜才发现彼此均祖籍江西,张宏喜今年68岁,到10月份就满60岁的操福善干脆就直呼张宏喜“ 老哥”了。“老哥”有点担心操福善从省城来,很难适应山乡艰苦的条件,小心地问道:“你来这里只怕 很难适应吧?”出乎意料的是,“老弟”操福善回答道:“没关系,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没多久, 张宏喜就发现操福善说的不是假话。“他这人没一点大干部的架子,我们抽的烟都是两三块钱一包的,递根过去他也接着抽,还要还我一根自己带的烟;家里火炕旁的木凳沾着灰他也不嫌脏,跟大家一样坐下就开始拉家常了解情况。”
1月11日上午,白沙坪村一组村民张宏喜说到操福善,感叹道:“在我们这个穷山村,他(职务)比我们 县里领导大得多,没一点架子,还跑前跑后的,为大家张罗吃水的事情,所以我对他是‘一见钟情’,他说过春节还要来看我们的…… ”说着,张宏喜情不自禁就湿了眼眶,“操局长心里装的我们老百姓,是带着感情做事,这些人真是党的好干部啊。”张宏喜65岁的老伴儿邓明月一旁补充道:“他还喝了我泡的金果茶,吃了两个山核桃, 递给他一个广柑,他掰开分一半起来的童县长吃,是不是怕我们困难才……”
(二)
行走“三万”路上,操福善(左一)们走进的是群众的心间。
“他走路很快,做事更是风风火火的,有军人样子!”清太坪镇白沙坪村村支书陈发宇对操福善的第一印象很深。
1月11日,陈发宇向荆楚网记者介绍道,白沙坪村约1083位村民,有370多人在外打工,人均年收入1400多元钱,打工收入占80%以上。全村共8个组、7口废旧堰塘,张宏喜和邓明月所在的一组共有两口塘。以前,曾有妇女在“倒坐坑”塘堰取水时因失足溺水身亡。在缺水季,为取水村民有时候一大早要翻山越岭约2.5公里去挑水,妇女和老人可以背80多斤一桶水,男劳力一般要背两桶水,往返一趟要一两个小时,因此村里多种植的是魔芋、土豆、烟叶等耐旱植物,村民家里一般都砌有一个小蓄水池。但在冬季等枯水期,村民不得不买水吃,30多立方米的水“大概要200多元钱左右,可以管三口之家两个月用,对这里的百姓来说,是很大的生活负担 。”67岁的村民邓纯秀的父亲曾参加过兴建“倒坐坑”塘堰,老人对“三万”工作队来村里帮忙伸大拇指称赞:“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办大好事,也要好好感谢工作队。”
“他做事不喜欢拖泥带水,节奏非常快,回头想想,这也全是为了多给群众办实事。”陈发宇回忆道。2011年12月7日,操福善带领工作队从武汉出发,8日清晨就赶到驻点村之一的白沙坪。在村委会 ,在陈发宇简短介绍情况后,他马上到一、二、三、六组查看了6口废塘,逐一测算塘堰容量。工作队原 准备扩建、整修三组的“威沙淌”塘堰,但扩建占地的5户村民有3户不在家,难以协调征地事宜。为抢时 间,操福善与村干部商量后,拍板先整修一组的“倒坐坑”塘堰。据陈发宇回忆,期间操福善也曾为堰塘 选址与自己有过争论,但在操福善和工作队的推动下,白沙坪村很快备齐了原材料,于12月14日开始整修 ,仅用11天时间,600余立方的“倒坐坑”水塘主题工程完工,待塘底浇筑完成后,可解决改组92户近300 人的生活饮用水和80余亩农田的灌溉。
12月16日,操福善带领工作队员赶到双树坪村。当天就下地和他和村民一道挖淤泥、砍烟秆,一直干到晚上9时。82岁的村民陈春菊还记得12月18日那晚,忙了一整天农活、满头大汗的操福善赶到家里,二话不 说递给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智障外孙向大青一双鞋子,要孩子赶紧换上,才明白两天前“操局长”来家里, 悄悄比划孩子脚下破烂旧鞋子的原因了,提到这些老人家不禁热泪纵横。
操福善一直想请媒体好好宣传下双树坪村七组的村民向宏国。向家离新修“朝阳坪”堰塘不足100米,他承包的山林中原有一口名叫“阴静塘”的堰塘,因为年久失修渐遭废弃。2010年,向宏国本想自家新修一口 水池解决饮水问题,不料被滑落的石头砸伤了大腿而作罢,还花了2万多元的医药费。2011年工作队决定 在他屋旁新修一口堰塘时,他二话不说捐出林地,由于面积不够还推倒了他家半亩多的烟叶地,要知道在当地一亩烟叶地年收入4000多元钱,被村民视为“饭碗田”。为此,操福善对工作队成员说:“向宏国觉悟很了不起,要请媒体好好宣传这个典型。”面对来访的记者,向宏国说:“我这捐(一座)山,捐一块 地算不了什么,操局长为我们跋山涉水,要完成几代人未完成的任务,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我们解 决饮水问题,我们子孙后代都要感谢他和工作队。他(虽然)走了,我们永远记得,要永远感谢他。”村民陈详楚说:“只要能把塘堰建好,我出工出力,把老骨头献出来也行。”
(三)
提及“亲人”操福善,张宏喜老人每每泪湿眼眶
操福善1952年10月出生于武汉新洲,1972年12月应征入伍,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1月后在省旅游局工作,先后任政治处副科长、科长、副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财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副巡视员。今年10月,他就将正式退休。
“如果那天,他在镇上多吃一顿饭,或者我在车上,下那么大雪不让他去看塘堰,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说起那场车祸,省旅游局“三万”工作队队员张晋熙内疚之情溢于言表。
2012年元旦小长假,操福善只在武汉休息了一天,2日就匆匆赶往巴东。当天下午,双树坪村支部书记谭永甲接到工作队电话,说第二天要来查看朝阳坪水池工程进度。当晚,一夜大雪染白了巴东县。3日清晨 ,9时许谭永甲急忙发短信劝阻:“路面结冰,车辆不便通行,请工作队别进村!”9时20分左右,他收到短信回复:“根据操巡视员意见,工作队于上午11时到工地查看。”
3日一早,操福善先赶到白沙坪村。“看见水塘主体工程完工,他格外高兴,嘱托尽早浇筑塘底。”陈发 宇回忆道。操福善随后看望了村里的贫困户张宏喜。“那天下雪,天冷,上午9时多我们才起床没多久, 正烧火炕满屋子跑烟。”张宏喜回忆说,操福善还答应过春节时再来看望他们老两口,他说:“操局长就是太认真了,很少听报告,都是直接看现场,现场拍板、现场解决问题,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不会赶着去看塘堰,就不会……”
操福善去世前,工作队已在当地确定了11个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水塘1口、整修塘堰8口、帮扶建 设输水管网项目2个,总蓄水量7000立方米,所有工程已全面动工。
清太坪镇双树坪村和白沙坪的村民,习惯将省旅游局副巡视员的操福善称做“操局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操福善来之前,省旅游局对口支援清太坪镇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工作队,是由副局长陆令寿担任队长。两任队长带领的工作队驻点进村到户,踏踏实实为村里和村民们办了不少实事,因而深受百姓欢迎,更希望工作队一棒接一棒传下去,所以把同是副厅级干部的操福善叫做“操局长”。“操局长不在了,希望堰塘还能继续完成好。”张宏喜喃喃说道。
1月6日上午,湖北省旅游局召开专题会议。会上,新到省旅游局工作的副局长李开寿主动请缨,提出接替操福善同志的“三万”工作,并在近期赴驻点开展工作,获局党组批准。其他三名队员也纷纷表示,要继承操福善的遗志,把“三万”工作推进到底。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