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汪金熬在村纺织厂
图为:宝塔新村一角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周志兵 曾莉 通讯员柳栋梁 吴勋 艳明 铄晖
通城,鄂南山区县,字面意“通达城市”。
从乡到城,曾是多少山区人的理想。
然而,如今的通城,却有一群已“通达城市”的人士,毅然别离繁华,重返乡土出任“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
在城与乡之间,在个人名利与家乡发展之间,他们作出了遵从内心的抉择。
他们的人生轨迹,由此再次改写,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懂得了什么叫重如泰山
“建设国际标准的汽车测试厂、赛车场,打造迪斯尼式的体育文化,以此拉动汽车配套产业基地开发。”5月底,记者在通城县隽水镇宝塔村见到村支书黎锦林,他谈起汽车产业招商,滔滔不绝。
黎锦林颇为兴奋:项目已八九不离十,与外商的框架合作协议已签署,可带动投资30亿元。
为了这个项目,省内外、国内外,黎锦林花了3年时间。
“5月11日,我回宝塔村任职已整6年!”
17岁考上武汉大学经管系,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广州先当公务员,后下海创业;2003年在上海创办安而雅科技公司,销售收入过亿元。
这份履历,记载了山区孩子“跳农门”的光鲜。但6年前,黎锦林又跳回了“农门”。
亲情影响。黎锦林的父亲黎泗保是宝塔村老支书,全国劳模。年逾六旬的老父希望儿子回来带领乡亲们继续发展事业。
乡情感召。通城实施“回归工程”,求贤若渴。县领导“先斩后奏”,在一次老乡聚会上,当场掏出大红聘书。
回乡仅10天,父亲突然离世。消息传出,全县数千人前来吊唁,村办企业的职工轮流守夜,久久不肯离去。他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重如泰山’!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可以实现最高人生价值!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彻底转变。”
黎锦林把户口迁回了宝塔村,他要在这里干一辈子。
去年,1400余人的宝塔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多元,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宝塔村入选“全国文明村镇”,黎锦林也当选全国劳模,子承父荣。
受黎锦林影响,来到宝塔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先后有:中南民族大学赵赛英,山东威海人;武汉科技学院黄明强,湖南平江人。
他们的理想一致: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山村。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黎锦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年,通城县开展“智力回归”工程,在“打工仔”中选“村官”,在致富能人中选党员,一大批优秀的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进入村级组织。
至今年5月,全县有390名回乡创业人员担任村“两委会”成员,占村干部总数的54%,其中担任村主职的达57人。
塘湖镇荻田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现任村支书汪金熬的回归,改变了村庄面貌。
24岁就出外打工,辗转厦门、武汉、广州等地,从一个货车司机变成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管。在“回归工程”召唤下,他毅然谢绝老板挽留返回家乡。
“在村里干,有归属感,越干越带劲。”汪金熬说。
汪金熬积极争取玉立砂带公司开展项目扶贫,合作建设纺织厂,村里60多户农民成了股东,安排就业320人。公司年产值达1800万元,仅3年就收回全部投资。
北港镇岭源村支书胡平生回村任职前,在沿海有高薪工作,回乡后年收入少10多万元。村干部选举期间,老父亲四处游说,希望乡亲不要投儿子的票。但选举时,胡平生还是高票当选。他带头捐资15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0公里,并自掏腰包5万元购回桂花苗木,分给农户建苗木基地。
石南镇虎岩村支书袁会龙,曾长期在省内及湖南、江西经营茶叶生意。2008年回乡任职后,制定了村十年建设规划,整修水库塘堰、开发林果基地、建设“五务合一”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不说大话,实干肯干,是个好支书。”采访中,虎岩村一些农民对袁会龙交口称赞。
回归村官,像一群充满激情、猛踩油门的赛车手,在新农村建设的赛场上冲刺、拼搏。
一面面旗帜在山乡飘扬
能人回归,情洒热土。
通城县委书记姜卫东表示,回归村官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提高了村级党组织的整体素质能力。由回归人员担任主职的57个村,占村主职干部的19%,村级集体收入1340万元,却达到全县村级集体总收入的67%。
石南镇党委书记刘志武说,回归村官带回了项目、资金,也带回了现代化理念,带领农民致富的思路更清晰了。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廖朝晖介绍,通城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达10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县里多措并举,在政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有为者回归。
一个人就是一杆旗,一个人就是一座堡垒。正如黎锦林所言:在外是英杰,归来是脊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