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继首发《随县“抗旱支书”用生命感动乡亲》的消息后,本报今日刊发记者深入现场采写的通讯,追踪这位可敬的农村基层干部的奉献历程——
记者 包东喜 通讯员 鲍江
随县唐县镇新桥村昨日依然沉浸在深深的哀伤之中。提起倒在抗旱一线的村支书张小林,村民刘后存说:“没想到,这么好的支书就这么走了。”
村委会副主任肖艳军含着泪花对记者讲述:今年新桥村遭遇60年一遇的干旱,2823亩水田90%缺水。正是水稻灌浆的关键时候,农民心急,张小林更急,近一个月来,他天不亮出门,半夜回家,一直奋战在抗旱一线,“他是为抗旱累死的呀!”
昨日,随州市委追授张小林同志“全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村民见证:村支书最后的7天
村民向记者讲述了张小林生命的最后7天。
7日晚8时许,张小林来到一组,在村民刘大亮家门口召集30多名群众开会,研究抗旱自救,决定该组按亩均10元出资,集资2200元,次日开始在一组泵站下的鲁城河道内挖引水沟渠。会议结束已过10时。
8日一大早,张小林穿着短裤,赤膊上阵,来到自家10亩水面的堰塘,架起水泵免费为五组村民提水抗旱,到次日,堰塘见底,40多亩水稻受益。
9日晚9时,一组的泵站承包人、村民张佑林向正在另一村民小组开会的张小林报告:引水渠挖成了,只要掏凼有水就随时抽水,给周围50多亩农田救急。张小林很高兴。
10日,张小林终于做通6组村民孔令东、1组村民刘习恩的思想工作,他们决定放弃鱼苗,免费为村民提水灌溉。
刘习恩回忆说,他有3亩多堰塘。8月份开始,张小林三次找到他,劝他将堰塘里的水用来灌溉秧田,还算了一笔账:3亩多堰塘的水可以灌溉10亩地,能获得1万元产值,而堰塘里的鱼肯定值不了这个钱。最终,刘习恩同意放水。
11日、12日,张小林与邻村紫金村党支部书记吴秀平多次协商,联系紫金村沙凼承包户,允许将多余的水给新桥村一组的村民,帮他们的60亩水稻渡过难关。
11日晚,张小林帮瘫痪的父亲洗澡,安顿老人睡下后,自己也睡下了。“他实在是太累了!”看着倒头就睡着的张小林,妻子曹兴云心痛不已。
12日零点刚过,手机铃声响了,张小林噌地起床接电话。张小林当支书以后,规定村干部24小时不能关机。曹兴云数着丈夫的半夜电话,到凌晨5时,一共6个,个个跟水有关!
天明,张小林6点起床就骑摩托车出门了。
6:03和6:15,一组村民敖光玉两次来电话,催他到一组协调抽水;
6:18、6:19,张小林与村会计徐开建两次电话联系,一组是徐开建抗旱承包组,他催会计早点到那里与群众见面。
12日清晨6点多钟,二组村民蔡金秀和张佑林相继遇到了赶往一组协调抽水的张小林,他们热情地打了招呼——“当时他精神饱满,谁也想不到,隔了一天就听到噩耗!”蔡金秀不胜唏嘘。
7:08,张小林打电话给人在随州的战友刘俊。张小林要去的一组有个堰塘,是刘俊与樊晓洪合伙投资4万元开挖的,有15亩水面,17万尾鱼苗。他在堰塘边上与30多位村民开会商议,先抽60厘米深的水。为缓解旱情,刘俊说服合伙人松口同意抽水抗旱。
当日张小林的24个电话里,绝大多数是为用水、抗旱、挖渠。
13日0:03,张小林接到最后的电话,是唐县镇街上开摩托车行的张洪山打来的。此前张小林去取存放在张洪山那里的摩托车时,说感到背部不适,张洪山劝他到医院看看,张小林却坚持发动摩托车,说一大摊子事等着处理!一溜烟走了。张洪山不放心,打电话问他是否顺利到家。
这个电话过后20多分钟,张小林倒下了,再也没有醒来!
水井见证:村支书最后的心愿
13日当天上午,张小林去世后几小时,在离他家数百米远的几处田边,五组村民动工开挖四口水井——“这是张书记最牵挂的一个工程,我们一定早点建好!”负责此事的村民张三金含泪表示。
记者昨日到现场探访,经过日夜施工,水井已经下挖了6米多深!
施工村民说,水井就要出水了!
井旁,大片碧绿的稻田在微风中摇曳。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