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工作动态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要毕业了,留下来,干起来!
发布时间:2017-04-05 16:34:50来源:湖北日报网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吴珊蓝静)眼下正是春季招聘高峰期,湖北用人单位向高校毕业生抛出橄榄枝,武汉各区也纷纷组团进高校“打擂”揽才。

  留下来,干起来!我省实施的“我选湖北”计划、武汉启动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吸引和感染着众多大学生。刚刚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毕业的武汉学子余旭东,回家乡求职。他说:“武汉会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我很乐意参与并见证家乡的发展。”

  众多毕业生近年留鄂就业

  我省共有129所高校,湖北既是主要生源地,也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

  记者从武汉大学了解到,在2016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该校共举办1228场招聘会,来校招聘的单位达3800家。参会单位最多的是湖北、广东、江苏三省,各占32.87%、16.21%、11.24%。该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分布最集中的是湖北,其次是广东、上海、北京;毕业研究生中,在湖北就业的占36%,多第二名广东一倍。

  在武汉理工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流向中,湖北占23.4%,略次于广东;而硕、博留湖北最多,各占38.03%、36.84%,远超其他省份。

  对省属高校来说,在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更高。湖北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湖北生源占七成,53.58%选择留鄂。“近5年来,湖北大学每年留鄂工作的学生都超过半数。”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李莉说,我省及武汉市出台的引才聚才政策将进一步带来求职机遇,大学生应好好把握。

  作为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之一,武汉工商学院一直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该校招生与就业工作部部长朱宜介绍,学校2014、2015、2016届毕业生在湖北的就业率都达六成以上,未来或许还会增加。

  大学生希望“留得有盼头”

  湖北是科教大省、生源大省,武汉是“大学之城”,引才、聚才在地域和情感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武汉工商学院大四学生吴田芳婉拒了不少外地邀请,决意留汉工作。目前,她正在武汉一家国企实习,转正后收入不及北京一家公司的一半,但她说:“我是湖北人,对家乡有深厚感情。我相信湖北、武汉将为更多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湖北大学研三学生李文龙老家在大连,最近准备参加校辅导员招考。他说,我虽不是本地人,可在这里求学7年,有深深的母校情结,武汉也很适合大学生工作、生活。

  该校研三学生童威已与中建三局签约。他说,北上广深定居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同学认为留在湖北也挺好,但希望留得舒心、留得有盼头。

  近日在湖北大学2017届毕业生春季供需洽谈会现场,不少学生对记者倾吐了类似期盼和困惑。大四学生王策是河北人,他说,许多同学在沿海求职,月薪6000元至8000元。而自己在招聘会上看了看,留在武汉,要花一番功夫才能找到薪资水平4000余元的工作。

  湖北大学今年对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显示,95后大学生求职考虑的要素包括:发展前景、生活条件、文化氛围、职业体验、薪酬待遇。

  这样的状况在各高校比较普遍。朱宜认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对自己的就业选择就会有归属感。我省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利好,吸引、扶持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有利于给毕业生们吃下“定心丸”。

  引导“缓就业”学生转变观念

  在不久前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收到20余份简历,远低于目标数。招聘负责人黎琴感叹:来咨询的学生多,但多半是观望、犹豫不决。武汉不少企业需要人才,却往往出现“学生不急企业急”的尴尬现象。“95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当前境遇不同于以往,许多学生没有生存压力,就业紧迫感不强。”湖北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肖志华分析,湖北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的信息不对等,需要学校做到精准服务,为双方牵线搭桥。针对这些“缓就业”学生,也要加强引导与服务。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向异之也认为,95后大学生求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不将就”,比起“生存型就业”,他们和家长更倾向于“发展型就业”,看重未来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直言,从2016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期望与现实有差距,如过分看重待遇、地域。部分学生暂不就业,等待观望。

  针对95后求职新情况,我省高校纷纷出台措施,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华中农业大学部分学院组织毕业生到省内企业走访,感受经济发展形势,感知企业用人标准。湖北大学对学生求职意向、湖北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并邀请企业进校宣讲,开展师生企业行,推动双方对接,助力大学生在鄂就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