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工业“腿短”瓶颈 |
|
|
|
|
|
|
按照”板块经济“走向,抓好温泉经济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去年以来,无碱玻纤电子布扩规、怡莲集团丝绸制品开发、新型装饰材料等9个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工业园区。 |
|
重点培植了1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建筑企业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金马玻纤有限公司等一批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新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家,比上年净增7家。 |
|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升茶、桑、药、栗四大支柱产业档次,提高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支撑力和贡献率。重点抓以茶叶加工和山野菜、粉丝加工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重点产业。 |
|
|
|
发展路径解析 |
|
|
|
|
|
|
立足资源、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茶叶加工、真丝制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汽车配件、船舶附件、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现已形成了茶叶、茧丝绸、建筑建材、汽车配件四大优势产业集群。 |
|
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强县”的重要平台和主体阵地来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了英山经济开发区一期园区建设,启动了二期园区“五通一平”工作,建成面积达到3000亩。 |
|
坚持“扶优、扶强、扶新”的原则,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成长型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实施“双十工程”,每年重点扶持10家成长型企业和10个重点项目,促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
|
|
|
“三棵树”成就“摇钱树” |
|
|
|
|
|
|
该县在农村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采取拍卖、承包等多种形式,搞好“四旁”植树和“五边”绿化,全县道路河堤绿化率达89.1%,去年12月,该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
|
全县划定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30余万亩,以森林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康复、猎奇探险、科普教育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开春以来,就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
|
近年来,英山县委、县政府将特色经济林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来抓,截至目前,全县经济林面积已突破60.8万亩,初步形成了茶、桑、栗、药四大支柱产业。 |
|
|
|
|
|
|
|
|
|
|
 |
焦点评论 |
|
|
【对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县域经济作为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连接点,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它的发展对促进全省的发展、改革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占全省76%的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全省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全省社地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
|
|
|
 |
第三只眼看英山 |
|
|
【县域经济发展要走因地制宜道路】 |
由于存在资源禀赋、制度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鲜明的区位特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