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工业“腿短”瓶颈 |
|
|
|
|
|
|
继续实施鼓励贷款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的奖励力度,确保金融机构贷款年增长率不低于20%,鼓励各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本地贷款。同时,积极申请省级地方债券补充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进一步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立优化金融生态长效机制,争创全省最佳信用县。 |
|
举全县之力建设“两型”社会生态工业园区,尽快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加快园区道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分区科学的园区格局。按照“谁招商、谁受益”的办法,鼓励各乡镇向园区引进企业,全年力争引进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 |
|
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通过招商引资签订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协议金额19.3亿元,其中到位资金7.4亿元。工业项目37个,占项目总数的66%。工业增加值完成16.81亿元,同比增长35.9%,实现利税2.4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3.1%。 |
|
|
|
发展路径解析 |
|
|
|
|
|
|
全方位发展现代农业,以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实施为契机,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使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统筹谋划建设新农村,将产业定位、人居环境等统一纳入镇区、村庄规划,力图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
|
狠抓工业壮大不放松,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强优势、增亮点、扩总量上下功夫,确保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力争全县有6家产值过亿元、6家产值过5千万元的骨干企业。狠抓园区建设不放松, 举全县之力建设“两型”社会生态工业园区。狠抓企业帮扶不放松。 |
|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争取中央新增投资为契机,抓紧编制、争取城市防洪工程、倒水河流域治理等一批拉动增长作用大、符合国家政策和红安实际的重大项目。千方百计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继续实行“五个一”招商引资机制,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经济增长。 |
|
|
|
|
|
|
|
|
|
|
 |
焦点评论 |
|
|
|
|
 |
第三只眼看红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