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曲艺类

更多

《家住长江边》

发布时间: 2011-10-01 22:56   来源: 长江商报   进入电子报

  该剧为我省首次以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大型地域风情歌舞剧

  本报讯(记者 何辉)“长江从历史中走来,荆楚从长江走来。万里长江,从唐古拉山雪峰一路奔涌而来,一个叫白云黄鹤的地方,让她驻足流连……”昨晚,湖北省首部以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大型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湖北剧院上演,带有地域风情的精彩舞蹈为现场近千名观众献上一场“视觉盛宴”。

  《家住长江边》,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为魂牵三峡、梦寻神农、情惊巴土、云依武当、鱼恋洪湖、福满长江。五个篇章连贯始终,用舞蹈诗的表现手法展示了带有浓厚色彩的湖北风情,集歌、舞、音、画、诗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熔山、水、人、情、梦等多种艺术意象于一炉,以长江为主线,把三峡、巴土、神农架、武当山、洪湖五个最具国际的湖北文化旅游品牌串“珠”成链,展开了一幅摇曳生姿的人文山水风情长卷。

  现场:“好看、好听”

  “四个字:好看、好听。”昨晚7时许,演出开始前,该剧艺术总监杨凤仙说,“好看”指的是舞台的布景和服装,“好听”指的是剧中的音乐和歌曲。

  雄壮激越的音乐随即响起,纤夫呐喊的号子震人心魄,自此拉开“魂牵三峡”的序幕……你看,黑夜中,一艘小船停泊中在江水中,船头挂着一盏马灯,桔黄的灯光在夜幕中摇曳……

  滚滚涛声中,一个天真稚气的小女孩问着老爷爷:“我不姓水,为什么说我是水的女儿呢?”爷爷回答:“水,是我们的历史,是缠绕在古老纤绳上的一段岁月,一片流霞…… ”

  激昂的鼓点戛然停息,幽怨的古筝响起,一群红衣少女手持背篓轻轻舞动。在少女的背后,一袭白衣的屈原现身,捊着长须,仰天长叹,信手在滔滔江水上写下千古绝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再看,那船头的红衣少女不是昭君么?昭君即将远行,此时悠远的歌声也随之响起:“姑娘含泪摘桃区,一路撒在水面上,花瓣化作桃花鱼,年年回来看家乡……”

  神农架中,背起背篓的山人攀山里越岭,敲起绑鼓寻找梦中的“野人”;旷达乐观的巴人哭着出嫁,因为越哭越发,笑着下葬,因为他们生当狂歌,死亦豪舞,表达着特有的生命轮回;武当山上,云雾飘渺,阴阳太极相拥舞动,流转不息,显其生机的玄妙,吐呐中,突然龙腾虎跃,瞬息间,又仙风拂尘;洪湖岸边,荷叶连连,蛤蟆戏鱼,人鱼相映成趣,一派“福满长江”的祥和景象。

  后台:演员们都还没吃饭

  昨晚9点40分,演出刚刚结束,演员们换衣服准备回家,在湖北剧院的后台,还摆着一箱“便餐”,一份牛奶,两块面包。“整个下午都在排练和化妆,根本没时间吃饭,只能等到演出结束才能吃点。”演员说,晚上九十点吃饭是常事儿。

  黄石老人专程来看戏

  在湖北剧院,71岁的赵承翼夫妇早早地就坐等演出开始。赵爹爹告诉记者,他们来自黄石阳新,半个月前就来武汉买票了。昨天上午,他们从阳新坐车来武汉了。“我们都住在长江边,喝的长江水,这次正好看《家住长江边》,可以说我们湖北人与长江都有像和母亲一样的亲切感。”他们还买了《雷雨》、《野火春风斗古城》的票。

  来自香港的太平绅士朱连芬女士对该剧也大加赞赏。“上世纪80年代我来过武汉,这是第三次。每次来,都觉得湖北变化快,武汉越变越漂亮。”朱连芬说,她非常喜欢楚文化。

  幕后:曾十易其稿

  《家住长江边》创作于2005年,为了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其间曾十易其稿,还请来著名作家熊召政作为文学顾问。该剧已成功演出60余场。

  为了冲击此届文华奖的评选,《家住长江边》的创作人员在今年暑期又对剧本作了修改。不仅剧本有了改动,就连演员也在更换。整个剧中的演员多达80余人,暑期时剧组又换上近20名年轻演员,重新排练。

  “从暑期到现在,我们基本上一天都没休息,一直在排练。”于璐说,从早上8点开始,演员们除了中午吃饭的半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练习。晚上聚在一起开会研究改进剧本

(本文来源:长江商报 编辑:时事五)
关键词:长江文化;熊召政;艺术意象;文化旅游;演员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