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
湖北省第三届“楚茶杯”斗茶大赛
颁奖仪式在武汉举行
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的
采花毛尖古树茶・宜昌毛尖(绿茶组)
湖北弘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
弘源・宣恩红茶(红茶组)
湖北长盛川茶业有限公司的
长盛川・醇味・湖北青砖茶(黑茶组)
分别摘得桂冠
获得“茶王奖”
这些“茶王”有多香?
现场,外宾们都忍不住大赞
↓↓
采花毛尖古树茶:源自百年古茶树
自清雍正年间起,宜昌茶就具备了独有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标准。本地干茶外形条索紧实,白毛披身,芽尖挺立,色泽翠绿油润,被外地茶商盛赞为“宜昌毛尖”,这一说法后来广为流传,宜昌茶的制作工艺也传承至今。
1853年,宜昌毛尖成为名茶。同年宜昌府《长乐县志》(长乐县为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记载:“每年三月,有茶之家,妇女大小俱出采茶……并有毛尖,茸勾等名茶”。
新中国解放后,各地争创名优茶品牌之风盛行,宜昌本地出产的宜昌毛尖茶也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
1991年,宜昌茶叶产量高达5450吨,其中绿茶4349吨,宜昌茶业自此稳步发展。
2000年,宜昌茶产值规模迈入万吨级,全市茶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专业化生产程度提高,“采花毛尖”“长乐毛尖”等茶叶精品名牌逐渐成熟。
2020年11月,“宜昌毛尖”公用品牌发布会成功举行,“宜昌毛尖”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正式对外亮相。
一杯古树茶,花香自然来。作为绿茶组“茶王”,采花毛尖古树茶・宜昌毛尖的胜出,不仅源于其悠久的历史,还有其独特的原料与精湛的工艺。
在“中国名茶之乡”——宜昌市五峰县采花乡的更深处,有一座存世已久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楠木桥村。海拔800~1300米的高山之上,现存有2150亩平均树龄超过百年、最大树龄500年的古茶树茶园,这里就是采花毛尖古树茶的诞生之地。
明前茶,贵如金。采花毛尖古树茶采摘时间也极其严苛,全年仅有明前7天黄金采摘期。当茶树有5%~10%的一芽一叶时,待胎叶完全脱壳时才可采摘。只有芽头达到1.5公分以上、颜色变绿、胎衣全脱才符合采摘标准。六万颗芽头制成一斤干茶的比例,是采花毛尖古树茶的加工标准。从茶芽采摘到制作成品,采花毛尖古树茶的生产环节不会超过30个小时,品控贯穿每一个环节。
弘源・宣恩红茶:良种+良技问鼎茶王
外形条索紧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花果蜜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甜醇爽……长期以来,宣恩县坚持走茶树良种化道路,最早规模化引进国家级良种“鄂茶一号”,自主选育出国家级良种“鄂茶10号”,经多年推广,现已建成“鄂茶一号”“鄂茶10号”品种示范茶园15万亩以上,全省第一。
弘源・宣恩红茶鲜叶原料正是取自“鄂茶一号”和“鄂茶10号”,这两个国家级良种制茶品质佳,为制得优质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原料保障;在加工程序上,利用恒温萎凋、凝香发酵技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精准把控发酵温度、时间、含氧量等参数,最终造就了它层次丰富的花果蜜香,让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甜醇回甘。
长盛川青砖茶:六百年非遗青砖茶
早在六百多年前,何氏家族于1368年始创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以在湖北长江沿岸武陵山区创制青砖茶,成为中国黑茶的独特一支,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此次获得黑茶组“茶王奖”的正是湖北长盛川茶业有限公司的长盛川・醇味・湖北青砖茶。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选用鄂西南武陵山区高山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历经77道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自明清时期持御赐红色“双龙票”沿万里茶道畅销欧亚,长期销往蒙古、俄罗斯和欧洲诸国,并在世界各地设立260多家分号,被誉为“万里茶道瑰宝” “草原人民生命之饮”。如今,产品远销中东、蒙古国等地区,从古至今广受世界人民喜爱。
黑茶制作时间长,工艺复杂,长盛川青砖茶非遗传承人何建刚让记者看了一块电子显示屏,实时变化的数据,显示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原先是看天气,等到合适的季节才能进行的发酵,现在工作人员只用闻着香味,轻点鼠标就能完成。长盛川团队自主研发了包括复制生产线、成型生产线等11条自动化生产线,获得各类专利共计196项,以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
从高山古树到现代化车间,从传统工艺到科技创新,湖北连续三年举办“楚茶杯”斗茶大赛,评选出了一批荆楚“茶王”,推动湖北茶产品质量提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培育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楚天好茶品牌。
湖北发布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湖北发布、长江云新闻
视频:肖颖 陈良捷
编辑:秦道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