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 > 网闻联播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政协委员话贵州】 “三变”扬起致富帆 脱贫致富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7-06-07 15:32:28来源:多彩贵州网进入电子报

编者按: 省政协办公厅从2013年12月中旬以来在相关媒体开办了《省政协委员话贵阳》和《政协委员话贵州》专栏,旨在为我省各级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搭建平台和提供载体。该专栏刊播后,对贵阳市及我省的工作起到了鼓劲、启发、支持和帮助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栏目。根据省政协办公厅的安排,多彩贵州网今年继续推出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的《政协委员话贵州》专题,主要以县(市、区)的政协委员访谈、专访等形式,刊登政协委员对我省脱贫政坚、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基层协商民主等的真知灼见。同时,欢迎广大政协委员为本栏目赐稿,为我省决胜“十三五”,同步奔小康凝聚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针对本期话题,记者对访谈嘉宾进行了深度访谈

六盘水盘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区域的核心区,是集深山区、岩溶区、少数民族散杂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因此脱贫攻坚工作难度极大。但是在近年来,盘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那么盘县是如何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的,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如今的盘县和过去相比较,都有哪些变化,带着对盘县脱贫现状的好奇,记者采访了十四届盘县政协委员、盘县扶贫局副局长李春志,十四届盘县政协委员、贵州宏财集团总会计师陈德昆和十四届盘县政协委员、盘县普古乡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张金。

记者:“三变”使这片曾经贫困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普古乡,这“三变”具体是怎样实施的?从2012年到现在已经有5年时间,在这五年间,普古乡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金:在国家扶贫政策指引下,2012年5月,普古乡在娘娘山脚下舍烹村率先发起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家承包的土地、集体的生态林、湿地、水面入股到银湖合作社发展产业;土地经营权以保底分红的方式,按300-650元/亩进行分红;舍烹村将集体湿地320亩用于园区进行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开发,年固定分红3200元,将银湖水面120亩入股用于游船、垂钓、水上儿童游乐园等旅游项目经营,年固定分红2.2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同时,发动465户农户将闲散资金入股银湖合作社,将刺梨产业基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等财政投入资金717.85万元变为村集体股金,采取固定分红方式,年固定分红1.1万元,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了让农户尽快脱贫,普古乡2013年7月成立普古娘娘山联村党委,采取“1+8”即银湖合作社党支部与舍烹村、水坝村等8个村党支部联合成立联村党委。以联村党工委为依托,以娘娘山建设为契机,形成联村党委统筹规划,村党支部带头发展,产业党支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的党建发展格局,娘娘山联村8村分别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总社+分社+农户”模式,从而形成 “1个总社(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分社(舍烹村、播秋村、新寨村、卧落村、天桥村、嘎木村、厂上村和水坝村等八个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8”模式,实现联村92%农户入股,目前已发展刺梨、猕猴桃、蓝莓和特色蔬菜等农业产业21800亩。2016年,按照1村组建1个村级专业合作社,1村发展1个农业主导产业的思路,在19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自己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刺梨、元宝枫、精品水果2.43万亩,争取资金8470.32万实施勒米、娘娘山等2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贫困户447户1572人,目前,实现脱贫3369户9689人。

记者:普古乡的变化,让我们了解到“三变”确实是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盘县整体的“三变”改革情况如何?除了“三变”,盘县还运用了哪些方法脱贫攻坚?

李春志:近年来,盘县上下凝心聚力,以“产业化扶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特色农业“3155工程”和“三变”改革为载体,扎实推进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县实现21个乡镇“减贫摘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3.5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4305元增加到2015年的7686元。一张张“成绩单”,展现的是喜人的成绩,但同时也给盘县的决策层带来压力。作为连续三年获“全国百强县”称号的盘县,虽是省内响当当的经济强县,但“贫困”这顶帽子仍未摘掉。目前,盘县纳入国家贫困系统人口有15.38万人,还有3个贫困乡(镇、街道)、221个贫困村。

记者:盘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贫困”这顶帽子仍未摘掉。盘县针对摘掉这顶帽子制定了怎样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盘县将会制定哪些措施?

李春志:定目标,面对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盘县按照“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要求,答好脱贫攻坚“四问”答卷。一问“扶持谁”,扶贫先识贫,只有进一步把对象识别好,完善贫困人口数据库,建好贫困人口台账,才能精准研判扶贫工作形势,精准开展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盘县上下切实找准致贫原因,健全完善指标数据库,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二问“谁来扶”,这是一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盘县提出全县各级干部都要积极投身这一主战场,勇担责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具体来说,就是“五个明确”,责任要明确、目标要明确、措施要明确、节点要明确、考核要明确。三问“怎么扶”,根据《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盘县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乡、村结合本乡、本村实际,做到“一乡一方案、一贫困村一方案”,明确作战图、实行倒计时、精准扶到户。打响精准发力打攻坚战。以“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为核心,盘县提出要找准方法路径、坚持分类指导、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实行挂牌管理。找准方法路径。聚焦“五个一批”和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脱贫、医疗健康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社会扶贫“九大攻坚战”。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因人而异选择路径,不千篇一律,搞一刀切。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和“两缺户”,尊重群众的意愿,缺什么补什么,将“九大攻坚战”目标任务细化到户、到人。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到中央和省扶贫开发专项资金一分不少地用于扶贫开发,确保县配套资金一分不少地用于扶贫开发,加强对各类资金的整合,按照“渠道不变、投向不乱、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和资源捆绑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和资源的效益。积极向上争取。在盘县决策者看来,中央、省市出台的相关文件政策,字里行间都是资金、都是项目、都是干货。他们要求,全县上下要认真吃透政策,找准方向和重点,谋划好与政策对接的产业和项目,积极主动向上汇报对接,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落地。实行挂牌管理。为切实有效地杜绝“关系户”、“人情户”、“虚报瞒报”等现象的发生,盘县将在贫困户住房正门醒目位置钉挂“贫困户”标志牌,对全县所有贫困户实行挂牌管理,对不按要求实行挂牌管理和擅自摘牌的要取消其贫困户资格,停止其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管理,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四问“如何退”,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实时监控、动态跟踪,鼓励早脱贫、早脱帽。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及时销户,让群众自愿脱贫,体现真实、精准、可信,坚决杜绝“戴着贫困帽子、过着炫富日子”的现象。

具体措施,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盘县不断创新和拓展脱贫路径和方式,打出了“一强化、二创新、三推进”组合拳,努力探寻一条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强化精准识别是盘县采取的一项脱贫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盘县率先在全市开展“五定五看”评价体系,算准贫困户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笔账”,做到脱贫情况明白、责任清楚、保障到位、退出有效。

“脱贫最关键的是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盘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仕杰说, 扶贫精准度高不高,关键在贫困对象找得“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指标数据“全不全”,明确要“扶持谁”;通过采取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节点明确、考核明确等“五个明确”措施,要求全县各级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勇担责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解决“推来扶”;通过找准方法路径、坚持分类指导、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实行挂牌管理,解决“怎么扶”;解决“如何退”,就要实行实时监控、动态跟踪,鼓励早脱贫、早脱帽,不能一退了之、一退了事,对返贫的农户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帮扶,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再次实现脱贫。

创新扶贫模式是盘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又一项举措。建立“211”帮扶模式:两个国有企业用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帮扶一个乡镇。两个企业一家为金融机构,一家为国有平台公司,金融机构负责贷款,国有平台公司作为贷款主体并利用贷款通过“三变”方式在帮扶乡镇实施产业项目,带动群众致富。截至目前,盘县已在羊场乡纳木村投入4475万元资金,实施农业产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光伏发电等项目,让1358户3465人受益,其中贫困户184户431人。

建立“三个合一”模式:按照“贫困村出列与小康村达标合一、农旅合一、人居环境整治和人民素质提升合一”的“三合一”建设标准,聚集一切优质要素,聚合一切力量,实现全面小康“升级”。通过“三个合一”,羊场乡纳木村184户贫困人口今年将摆脱贫困,全县其他所有贫困村在3年内减贫摘帽后也将一步跨入小康村;全村共有10户贫困户42人分别在农家乐和旅游服务业中获得收益。英武镇以“三变”为引领,深度推进农旅融合,在虎跳河峡谷景区建设中,采用“旅游景区+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积累。目前,景区入股农户2100户,其中贫困户420户1300人,入股土地12464亩,预计每亩年收益2200元、农民年分红880元。

记者:我们了解到“211”集团帮扶这一机制,宏财集团是如何实施“211”帮扶工作的?

陈德昆:自盘县实施“211”帮扶工作以来,宏财集团根据帮扶乡镇实际情况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三变”改革,深度探索帮扶乡镇工作,目前所帮扶乡镇去旧换新,工作成效明显,宏财集团以创新的精神、优良的作风,全面实施盘县“211”帮扶决策部署,助推了全县全面实现小康进程的步伐。

宏财集团自2016年初实施竹海镇“211”帮扶工作以来,一是充分发挥竹海优势,充分利用竹海镇3万亩竹海,打造竹海景区,通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引进专业旅游运营机构,发展当地旅游产业。二是结合“三变”模式,宏财集团将村民闲置的房屋按照景区的标准风格进行装修打造,融入“三变”模式,植入景区管理。以“景区”+“村民”+“旅馆”模式进行运营。三是成立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对合作社收入进行分红。

经验与做法。一是完善接待服务功能,建设游客集散中心,配置观光车和转运车,完善酒店设施,进一步提升竹海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与景区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出特色、做出亮点。三是建设竹海天梯健康漫步栈道,每一条步道都有一个文化主题,构建主题化、网络化竹海栈道系统,并沿途设置休息座椅和服务驿站,形成“一栈道+一园”的特色模式,方便游客观光运动休闲游乐。四是在狗跳岩打造云上观竹海,依托半坡杜鹃花海打造杜鹃人家接待服务点。五是加大竹根水、竹根酒、竹笋等竹产品以及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围绕市场需求,多层面、多角度开发旅游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增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六是规划建设“竹博园”、“土法造纸”体验馆。(记者:何博)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