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博文生活>>本页       
 
神秘的贵州傩仪(起源\仪式\法式)


(2005-08-19 16:18:23)

    如今只能够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湘西,特别是黔东一带地方才可见到的"傩仪"习俗,原来是起源于远古时代中原地区的一种古老习俗。

  至少早在商代,中原就开始有用宗教舞蹈"傩舞"来祭祀神灵、骗鬼逐疫的简单仪式,目的在于取悦鬼神,这是整套"文化"的最早期面貌。后来,经过汉、唐、宋几代的发展,傩仪中的"傩舞"规模逐渐扩大,日渐隆重,慢慢还增加了自娱兼娱人的成份,表演的故事情节越来越复杂,随之发展成为"傩戏"。不过,在明、清之后,中原一带的傩舞和傩戏却不知怎的日渐式微,连傩戏也掉进各种戏剧的浪潮中而被淹没得无影无踪。

  可幸的是,傩舞和傩戏并没有因此而在地球上销声匿迹,它传入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在贵州东部,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封闭的地理因素,更使得这种古老的文化习俗如鱼得水。

    黔东的铜仁地区,是中国文化圈中傩仪最活跃的地方,被称为"傩戏之乡"。这里有汉、苗、侗、布依、仡佬和土家等各族的傩仪,其中土家傩最为典型。

  如今,在贵州东北部山乡的人家,凡遇丰收、婚嫁、做寿、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或者遇到天灾人祸,只要经济能力许可,都会出钱聘请巫师做傩仪法事来趋吉避凶、赶鬼驱邪。

    神秘的"冲傩"、"还愿"法事

    一切准备就绪,"冲傩"法事活动在晚上正式举行。

  甫踏进堂屋,只见烟雾缭绕,纸灰飞扬,香烛发出的幽幽的黄光,神秘、原始的气氛弥漫整个堂屋。时辰一到,掌坛端公站到"傩爷"、"傩娘"的跟前,口里喃南地把经文念完一遍又一遍,还不时拿起桌上的酒,喝完一轮又一轮,中间会把酒洒到地上,算是敬了神……。当晚的"冲傩"仪式,包括了"开坛"、"傅文"、"敬灶"、"判牲"、"收界下罗网"、"拱桥"、"发五猖"、"造船"、:"靖火(赶鬼)"、"送神"等多道程序,都是傩仪中的基本法事部分。就这样,"冲傩"法事做了整整一个通宵,傩师们"把鬼魅赶跑了,同时也送走了齐来协助赶鬼的各路神"。

  虽然接下来的"还愿"仪式程序与"冲傩"大同小异,但比较起来,"还愿"每个环节的法事活动却要复杂许多。

  第二天大清早,主人家鸣放鞭炮,准备迎接诸神的到来。端公一面敲打铜锣,一面高喊诸神的圣号,然后驱马出去迎请神氏们。不久,刚才那匹马跑回来了,主人家一见,便立刻下跪拜见,原来是"请来的神灵们已经在傩堂前下马了"。端公恭恭敬敬地把看不见的诸神引进傩堂内,主人家连忙向神氏们献茶、献酒,至此,开坛仪式便告完成。

    端公法师们又唱又跳到深宵

  敬过灶神,便是"判牲"的时候了。一位手执利刀的厨官,凭着熟练的刀技,在一轮"刀光剑影"之下,那几头猪、羊、鸡、鸭,早已被切碎成肉块,一份份分给法师们和所有帮助帮道场的工和人员,端的是皆大欢喜!

    为确保整个傩仪法事能够准时圆满结束,傩堂必须请求纯净,所以便有"收界下罗网"这道程序。端公用赏钱和食物来做"利诱",将孤魂野鬼一并上到罗网内,便可免他们生事捣乱的后顾之忧。

  最热闹的是,当仪式进行到"发五猖"的时候,两位执将师旗和大刀的人,在傩堂上舞将起来,而端公也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表示端公已把全部兵马发出去捉拿妖怪。
法师们就这样了唱唱跳跳,一直作法到深更半夜。

    "上刀梯"、"下油锅"神乎其技

  到了第三天,法事活动场地转移到堂屋之外,因为一连串惊险刺激的"绝技"表演都需要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而且,被吸引而来的乡人也比前几天多呢!

  第一项表演是"爬刀梯",身穿法衣的法师,在上刀梯之前一面念咒语,一面跳傩舞又烧符施咒。一轮仪式过后,他才不慌不忙地赤脚爬上刀梯施展绝技。

  除"爬刀梯"之外,法师们还分别表演各种不同的神秘法术,例如"过刀桥"、"吞玻璃"、"踩铧口"(赤脚在七、八张烧红的犁铧上来回行走)、"含红齿"(口含烧红的齿耙)、"下油镬"(伸手入热油滚滚的油锅中捞起炸熟了的粑粑)等等,把人看得目瞪口呆。

    傩堂戏一扫傩仪的神秘气氛

  第四天是傩堂戏开演的时候了。

  面具是傩堂戏最主要的道具,不同的面具代表不同的人物角色。所以端公先要请戏:把纸盖在面具上,每请一位人物,就举杯向"他"敬酒。

  这些祖传下来的面具,制作上古扑浑厚,一套面具当中,包括和尚、神氏、恶鬼、世俗人物和半人半神的形象。

    由法师们演出的傩堂戏,是整个傩仪中最受乡人欢迎的活动,一演就演足两天,乡民每每看至深夜,也久久不愿离去。

  傩堂戏的剧目很多,例如《山五图》,说的是山五降妖和追寻主人失魂经过,《五狱图》则取材小说《封神演义》,主题是去邪扶正,除暴安良。另外还有许多轻松搞笑、极富娱乐趣味性的剧目,如《秦童卖猪》一开场,演员就大说笑话,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至于《仙凡配》一类,唱词中不乏打情骂俏的内容,再加上俚俗的说白、质朴的做手,乡人们看得情不自禁,往往还会群起唱和一番。轻轻松松、热热闹闹的傩堂戏,一扫傩仪中神秘壮丽的气氛,在戏中,演员一戴上神灵活的面具,神灵就仿佛变成普通人,同样具有人的七情六欲,逗笑调侃随心所欲,使人骤然感到,"神"其实是那以亲近、那么自然的哩!

    傩仪规模愈大,法师的人数愈多

  每次傩仪所需法师的人数,是按规模大小而定,其规模又是以傩仪全过程的天数而体现的,有一、三、五、七天不等。程序复杂的大傩,要把傩道场做得圆满,一定要借助伏义、女娲以及"开山"、"开路"、"土地"等20多位神灵的"通天之力"。据说,法师愈多,所念的经文和咒语就愈多,请来的神灵数目也就愈多,能力也愈大。

  法师的头目是"端公"。端公手下的行傩小组约有五至七人,主要是辅助端公施行次要的法事,如办换击鼓、打锣、唱文,并且还要演出小型杂剧,任务颇为繁忙,而整套法事的主要程序,当然还是要由端公亲自担任了!

    "傩爷"、"傩娘"端坐傩堂上
  
  大傩仪式可以分布两部分,就是"冲傩"和"还愿",原来"傩"字由"人"字和"难"字组成,即人遇到难的意思,而"冲傩"的目的,便是要以傩仪来冲掉所遇到的困难和麻烦,而驱鬼逐恶之后,还要迎神接福。这便是"还愿"的意义所在。

  举行傩仪的地方是傩堂,由主人家和法师一起布置而成。堂屋内,正面墙壁的中间挂着画了众神灵的长幅画卷,左边伴着师祖的画像,右边则挂了神像图。神像画下在桌上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祭品、香烛纸钱,以及端公的道具,还有"傩爷"、"傩娘"的塑像端坐在桌上。

[相关链接]:
土家族
又到土家“女儿会”(图)
鄂西土家族的节日
[民族歌舞]土家摆手舞(图)
[民族歌舞]梯玛神歌(图)
[民族歌舞]土家族原始戏剧——茅古斯(图)
[民族歌舞]大庸阳戏(图)
[民族歌舞]土家傩戏
[民间工艺]土家织锦(图)
神秘的贵州傩仪(起源\仪式\法式)
傩与中国少数民族面具(图)

(华夏经纬)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世事原本无完美
·
[学人剪影]一面之缘——记启功先生
·
旋转的向日葵
·
[记者手记]擦亮江汉路这张“金字招牌”
·
我永远都是人民子弟兵(图)
更多
读书札记
·
《爱情句号》: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
·
《爱情句号》:激情过后是苍凉
·
“走近大师系列丛书”《卡夫卡的钟摆》
·
一个人的家园——读《岁月与性情》
·
最美懵懂少年时(图)
·
为什么要读《德川家康传》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