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博文生活>>本页       
 
傩与中国少数民族面具(图)


(2005-08-19 16:27:22)

 

基诺族竹壳面具

傩是中国远古时期全体成员参加的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是中国各民族先民共生的文化现象,人们惯常以巫傩称之。

  面具在傩事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神灵的凭依之物,时神祇的具象化。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

    中国少数民族面具,以其多元性和无可比拟的原生态及次生态,展现了中国本元文化的神韵,展现了面具的五种文化功能。

    一. 跳神面具

    用于禳灾祈福为目的的宗教活动。神职人员在跳神活动中佩戴面具,并借助其它法器,舞之蹈之,驱邪纳吉,祈求人寿年丰。

    跳神面具包括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信仰萨满教民族的萨满面具;广西、广东的少数民族的师公面具和贵州、湖南、四川、湖北、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傩堂、端公面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

    二. 生命礼仪面具

    用于人自身的各个生命历程,包括诞生礼、命名礼、成年礼、婚礼、丧礼等各种仪式。

    现今主要流不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瑶族成年礼用的“度戒”面具;彝、哈尼、土家的婚礼面具;基诺、佤、景颇、布依、壮、彝、纳西、苗等民族的丧礼面具,以丧礼面具运用为多。

    三. 镇宅面具

    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将特定的器物置放于村寨院落,以驱祟辟灾,曾是中国民间的普遍信仰,至今仍有遗留,尤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突出。在那里,悬挂面具原生态的兽头、骨角和面具及其衍生品吞口,陈置铺首、天兽、兽纹瓦当、画符、门神和有特殊含义的物件,安放寨门、宅桩、石社、石敢当等等,组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防卫体系”,阻断鬼蜮侵入,护卫一方安康。

    四. 节日祭祀面具

    用于年节赛会、岁时祭祀以敬天祈年。演变至今的以假面、假形舞乐同庆共祭的盛会,依然表现了浓厚的迎神祈福的宗教色彩。

    现在的节日祭祀面具,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面具的不同发展层面,以及面具功能由娱神到神人同乐,至娱人的演化轨迹。面具在形制、造型和材质方面也显现多元性。如哈尼族叶车人的棕披、笋壳、毛皮面具;土家、壮、苗等民族的草人假形;藏族小牛犊畜头面具;彝族得纸扎、纸浆、木雕面具;白族、傣族的纸、布裱及牛皮面具,以及朝鲜族极富夸张的木雕面具等。

    五. 戏剧面具

    分为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两大系列。

    傩戏面具包括广西壮、瑶、毛南等民族的师公戏面具;湖南、贵州等地的土家、苗、布依、侗、仡佬等民族的傩堂戏面具;湖南、四川等地土家族阳戏面具;以及贵州布依族、苗族的地戏面具。而贵州威宁彝族的“撮泰吉”保留有许多原始文化的特征和信息,为准戏剧形态。其面具也具有本原文化的质朴风格。  

 

土家族傩堂戏包公面具

藏戏面具流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藏族地区,以白面具和蓝面具为代表,显现了雪域高原文化的特色 。  

 

白面藏戏老人面具

以上两类戏剧面具按其角色造型,可分为鬼神面具、动物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面具材质以木为主,兼用竹、布、纸、毛皮等。此类面具沉积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成为中国面具文化中的珍品。

    概言之,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少数民族面具积淀了宗教、民族、民俗、艺术等多种内涵,展现了东方审美的意趣和理想,是中国面具文化的瑰宝。

[相关链接]:
土家族
又到土家“女儿会”(图)
鄂西土家族的节日
[民族歌舞]土家摆手舞(图)
[民族歌舞]梯玛神歌(图)
[民族歌舞]土家族原始戏剧——茅古斯(图)
[民族歌舞]大庸阳戏(图)
[民族歌舞]土家傩戏
[民间工艺]土家织锦(图)
神秘的贵州傩仪(起源\仪式\法式)
傩与中国少数民族面具(图)

(中国网)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世事原本无完美
·
[学人剪影]一面之缘——记启功先生
·
旋转的向日葵
·
[记者手记]擦亮江汉路这张“金字招牌”
·
我永远都是人民子弟兵(图)
更多
读书札记
·
《爱情句号》: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
·
《爱情句号》:激情过后是苍凉
·
“走近大师系列丛书”《卡夫卡的钟摆》
·
一个人的家园——读《岁月与性情》
·
最美懵懂少年时(图)
·
为什么要读《德川家康传》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