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互联网对过往生活的大举"入侵",正在急剧改变我们的话语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促进的同时,间或有一些不够文明的"杂音",轻者扰乱视听,重者对我们个人造成伤害。互联网上的这些负面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就会愈演愈烈,形成可怕的"网络暴力"。前不久,由陈凯歌导演的互联网主题电影《搜索》,就是光影艺术对"网络暴力"的一次严厉声讨。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结晶。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往往有着硬币的矛盾两面。既有益于社会,但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规范管理和引导,也可能被不文明的力量所影响、所左右,其结果自然是给人以"世风而下"之感。虽然我们一次次为网络上应接不暇的"最美"、"最善良"等网络善举而深深感动,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恶搞、恶俗以及不负责任的胡乱制造谣言现象同样在蔓延。
特别是,近年来在有的网站或者互联网上那些看不见的力量运作下,不惜一再通过人为制造超出想象的恶俗噱头,赚取公众眼球,最终目的无非是谋取商业利益。近年来,一些所谓的网络红人颠覆传统道德和审美观,大肆献丑卖丑,已经引起公众的普遍质疑乃至痛斥。正因如此,建设文明网站,当下已显得刻不容缓。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那么亟待建立健全的网络文明,在国家的"软实力"宏大架构中亦当占据重中之重。从社会影响力角度看,重点新闻网站至少兼具两大特征,一是重点,二是新闻。所谓重点,不仅仅表示规模大,还是主流媒体,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公信力的潜台词。而新闻的本来特质,要求重点新闻网站的信息力求实事求是,既要尽可能做到准确,又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而不是人云亦云,捕风捉影,放之任之,盲目追求所谓的轰动或者商业效应。其实回过头来看,这些要求,也正是重点新闻网站努力适应互联网生存,不断扩大影响力、号召力的必然要求。正是基于此点,重点新闻网站争当文明网站的排头兵显得尤为必要。(作者:禾刀)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