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网络专题 > 新闻资料

不求量第一 但求质最优 ——从小龙虾看洪湖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08-01 09:09:29来源:湖北日报网

  荆州日报消息(记者郭江峰 特约记者崔巍 李友华) 8日上午,华中地区最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湖北闽洪水产品批发市场内,车水马龙,显得格外忙碌,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的小龙虾日均达到1000吨。

  “洪湖小龙虾个头大,色泽艳,味道鲜。”湖北闽洪投资集团董事长林国雅用手指着市场上的小龙虾高兴地告诉记者。

  作为外来物种,上世纪90年代,洪湖开始养殖小龙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小龙虾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洪湖水产的重要品牌,率先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始终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水产资源丰富的洪湖市而言,小龙虾产业缘何一举成为洪湖水产重要的富民产业?又是如何撬动洪湖市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

  奥秘之一:突破效益瓶颈

  眼下正是小龙虾收获旺季,在全国各地小龙虾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洪湖小龙虾的价格却稳中有升,有的商贩甚至住在洪湖抢购小龙虾。

  究其原因,大家看重的正是洪湖小龙虾的品质。

  然而之前,洪湖因大湖围网养殖泛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即便如此,养殖户们仍然抱着向产量要效益的念头,一味追求水产品产量,忽略了水产品的质量,经常会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怪象。

  数据显示,洪湖市水产养殖面积88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50万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每年的水产品产值约在75亿元左右(不含加工值),效益增幅不大。其中,洪湖小龙虾占洪湖水产份额的三成以上,目前的小龙虾养殖面积90.7万亩(含综合种养面积),年产量7.5万吨,产值近20亿元,占荆州小龙虾产业的三分之一,全省小龙虾产业的六分之一。

  如何打破天花板,突破效益瓶颈?

  洪湖市提出,宁可不要产量第一,坚决要做质量第一。好水出好虾,首要是改善水质。2016年,洪湖市对洪湖进行拆围保护,十余万亩围网全部拆除,同时启动退垸还湖计划,让洪湖休养生息,恢复生态环境。

  同时,洪湖市水产部门决定,今后不再盲目扩张小龙虾养殖面积,继续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大产业链,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实现小龙虾产业效益翻番。

  奥秘之二:占领技术制高点

  黄富芳是洪湖市螺山镇重阳树村三组的村民,养殖小龙虾多年。今年3月,他家的小龙虾苗开始上市,由于质量好,一斤虾苗一度卖到30多元。

  “这都是生态健康养殖带来的效益。”黄富芳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二亩八分田的小龙虾苗卖了近6万元,刨开成本,净赚4万多元。

  目前,一批生态、健康、高效的小龙虾养殖模式在洪湖应运而生。比如:虾稻共作、虾鳖稻轮作、蟹虾复合养殖、虾莲共生等。同时,洪湖各地正根据各自区域特点建设基地,示范指导,规范养殖,形成规模。

  产业要壮大,科技来攻关。

  洪湖市严把虾苗的选育和繁育关,一改过去依赖从外地贩运虾苗的方式,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洪湖市万和公司、大自然公司积极开展虾苗本地化繁育,一举攻克小龙虾苗种孵化技术难题,全市小龙虾种苗产量达到150亿尾,可满足洪湖市及周边地区200多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的苗种需求。

  让小龙虾也有“身份证”。

  洪湖市制定了小龙虾繁育、养殖技术地方标准,指导标准化生产,建立了小龙虾产品可追溯体系,实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渔业环境监管、水质在线监控和水生动物病害远程诊疗“四位一体”,实现水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面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下一步,洪湖市还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的小龙虾种业规模企业,在继续扶持原有虾稻苗种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返季虾苗培育等新技术,开展小龙虾苗种自然繁育与工厂化繁育,依托科技创新抢占种业制高点。

  奥秘之三:壮大产业链条

  一湖清水美名扬,洪湖水产一直就不缺少品牌。

  洪湖市闽洪水产批发市场现拥有380个经营门店、2.8万平方米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3000吨的实用冷冻仓储,足以保证洪湖小龙虾销往全国各地。

(作者:  编辑:陶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