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影戏是介于戏曲和曲艺之间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样式,和戏曲、曲艺、民歌的关系都非常亲密,同时也有其自成一体的独特表现方式。湖北多地都有表演皮影戏的传统,群众基础深厚,但东西南北的风格存在着较大差异。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因为一些现实的困难,湖北的皮影戏没有形成像地方戏曲剧种一样清晰明确的分类。
新世纪以来对“非遗”的重视使得很多地方恢复了皮影戏演出,也有不少皮影戏项目申遗成功。截止201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湖北境内的皮影戏有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和云梦皮影戏2个,被列入湖北省“非遗”名录的有仙桃渔鼓皮影戏、天门皮影戏、京山皮影戏、沙洋皮影戏、东宝沮漳皮影戏(荆门)、分乡皮影戏(宜昌)、秭归皮影戏、神农架下谷皮影戏、巴东皮影戏、大悟高腔皮影戏、曾都皮影戏(随州)等11个。
本次图片展选取了江汉平原皮影戏和云梦皮影戏为代表。
江汉平原皮影戏主要声腔为歌腔、筒子腔,流布于江汉平原一带以及孝感、汉川、应城和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
云梦皮影戏主要声腔为西乡高腔,真假嗓音相兼。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其它艺术形式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末、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有的戏班还加进了(京胡)弦乐伴奏。流布于孝感市云梦县及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