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剧是湖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原流传于黄陂、孝感一带,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后成熟、发展、兴盛于武汉,1926年定名楚剧。
楚剧表演艺术是在“三小”(即小旦、小生、小丑)为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分行当又不受行当局限。唱念做打既有戏曲特有的程式共性,又有不为程式所缚的个性特征。
楚剧唱腔有正腔、小调、高腔三大类。正腔类中的迓腔(迓腔是在流行于鄂东地区的哦呵腔的基础上,用黄陂、孝感一带的语音演唱,逐步发展而成),板式多变,能抒情,可叙事,表现力强,运用广泛,为楚剧的“当家腔”;小调类曲调欢快跳跃,风趣诙谐,一曲一戏;高腔是1950年代挖掘吸收而来的原鄂东、鄂北一带流行的湖北清戏,曲调优美清雅。
楚剧以黄陂、孝感、武汉为中心,流布于湖北的大部分地区。
目前楚剧专业演出团体总数15个,含国办团体13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