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张爱红)今年以来,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公司围绕2018年实现达产达标,开满开稳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深化精益管理,提升有效生产时间内负荷,切实落实优化运行、调整装置机构和挖潜增效等措施,激活提质增效内生动力,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1-6月,公司同比减亏1。84亿元,生产经营企稳向好。
精耕细作,提升有效生产时间内负荷
公司紧盯生产重点和疑难杂症,精准施策,提升有效生产时间内负荷,做大总量盘活存量,努力创造更大价值。
煤气化装置是制约负荷提升的关键。装置为下游乙二醇、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合成气,存在空分气头先天设计不足、设备老旧故障多发等"卡脖子"瓶颈,呈现一头两尾、尾大头小特点。
为决胜高质量生产,公司领导带队,7大相关专业处室组成稳定运行帮扶工作组,从思想转变、生产管理、设备、员工培训等方面,全方位开展精准帮扶。帮扶情况周总结、月研究,夯实"三基",提升现场管理和"十大制度"执行力。
生产系统填平补齐。公司持续优化调整,精细调节煤气化空分装置压缩机组三段压力、小幅微调高低压板式换热器冷量分配,使空分装置制氧能力达到设计值创新高,从源头满足了下游装置高负荷需求。1-6月,空分装置氧气、氮气、液氩产量同比增加4。9万吨、5。7万吨、4083吨。
不放过一个生产"拦路虎"。针对气化炉煤烧嘴隔焰罩频繁穿孔泄漏影响长周期的难题,公司技术人员开展攻关,大胆变更隔焰罩冷却水流程,提高抗波动干扰能力,增加气化炉操作窗口和操作弹性,彻底消除了隐患。半年来,装置运行良好,月平均负荷同比提高12。92%,而下游乙二醇、合成氨装置产量分别高出去年同期23082。5吨、9626吨,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精打细算,挖掘资产资源最大价值
以最小投入创造最大价值,是精益管理的核心。公司聚焦价值创造,大力倡导优化运行、调整装置结构和挖潜增效,精打细算,努力挖掘资产资源最大价值。
公司紧盯效益堵点,在对外蒸汽销售合同中,下调约定交接压力范围下限0。1兆帕,充分回收利用工艺废热,平均每小时增产低压蒸汽15吨,圆满完成半年外销低压蒸汽13。5万吨任务,降低后续移除低位热消耗。同时,公司通过各等级蒸汽梯级使用、乙二醇装置1。8兆帕蒸汽回用动力高加、降低动力0。6兆帕低压蒸汽运行压力等措施,优化平衡蒸汽系统,消除了富裕低压蒸气放空现象。
针对四套循环水系统负荷不匹配、运行不经济情况,公司优化调整装置结构,将四套循环水系统整合为3套,停运2台大功率循环水泵,并重新分配系统用户,使空分一拖二机组真空度提高3kpa,每小时降低5吨蒸汽消耗。截止6月底,该优化操作节能降耗达477万元。
公司还从结合生产,制定优化运营、技术改造、增收节支、盘活资产等六大类45项挖潜增效措施,明确计算办法、奖励标准、责任单位和目标任务,分解倒推出月度任务指标,层层落实,并跟踪考核,确保颗粒归仓。1-6月,公司实现挖潜增效3807万元。
精雕细刻,激活提质增效内生动力
4月,煤气化运行部变换低甲岗位因巡检仪维护不到位出现漏检,当班班长及一名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各被考核100元,在公司引发热议。
从考核围着操作人员转,到工艺、技术、管理人员也要受罚,2018年,公司严肃"十大制度",狠抓交接班、巡回检查、设备维护保养等制度执行,严格劳动、工艺、操作"三大纪律",练好内功,激活提质增效内生动力。
工艺管理重问题解决。管理重点在变化,现在更注重问题解决,据公司生产技术处生产管理高级主管吴睿介绍,公司要求工艺检查、交接遗留问题闭环管理,并对响应处理速度作出规定,问题处理事不过夜。对工艺指标管控,公司加大考核力度,倒逼各运行部找差距、补短板、定措施;工艺员每天对照工艺卡片检查,及时分析工艺波动,并上传至工艺技术管理平台,制定防范措施。
管理模式重服务一线。生产技术部门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制定生产方案、工艺异常预案,及时下发班组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他们紧盯生产重点、新装置投用,以生产函形式,明确操作方案规程,督促落实。仅6月,就下达污水提标改造污水输送切换操作规定等生产函8个。
激励机制重细化分级。公司还改变长周期激励打法,只否决造成长周期中断的装置及专业长周期奖,奖励额度按权重细化到具体装置和专业,并实施主要装置达标奖、创效奖、特人特薪等,促进员工聚焦提质增效,严守纪律履职尽责。1-6月,公司煤气化、乙二醇装置运行时间分别比去年同期多出13天、26天。
(作者: 编辑:郑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