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网络专题 > 法治先锋

刘少华 :改革开放40年,我与司法行政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8-12-14 11:11:50来源:湖北省司法厅

  他见证了从“一五”到“七五”每一个阶段的普法工作带来的点滴变化;见证了全社会主动厉行法治,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时露出的笑脸;见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给基层政权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与司法行政也经历了春去秋来。今年55岁的湖北省赤壁市司法局法宣股股长刘少华,见证了司法行政恢复成立以来一路走过的辉煌历程,这也成为他一生值得骄傲和回味的事情。

  30多年对普法工作的不懈追求,作为见证,刘少华收获了组织和群众给予他的“全国最美法律服务人”“全省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员”“南鄂楷模”“荆楚楷模”“个人三等功”等一系列殊荣。

  “改革开放40年,与司法行政共成长,我有太多的感悟。”刘少华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长期坚持普法方针政策不动摇,致力于全面提升全民法律素质的信心和决心;感受到了一代代普法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忠诚付出和责任担当;同时,我也有幸见证了从‘一五’到‘七五’每一个阶段的普法工作带来的点滴变化;见证了全社会主动厉行法治,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时露出的笑脸;见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给基层政权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刘少华说。

  步入法界

  1963年,刘少华出生在南鄂大地的农村家庭。因为切身感受到父母没有文化的苦,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发奋努力学习,1981年刘少华考入咸宁市财贸学校。

  1983年中专毕业时,刚刚恢复重建的司法局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刘少华因为在学校里有突出的文字功底和美术功底,被组织分配到了湖北省赤壁市司法局法治宣传股工作,从此就一直和司法行政系统没有分离过。至今,他已经在基层司法战线工作了35年。

  刘少华记得那时的他,初出茅庐,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干劲儿。每天上班他早出晚归,总有大量的文字工作和法治宣传图板的绘制任务,改革开放呼唤着法治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对法治建设高度重视,“八二宪法”的出台,也为司法行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重要的宽广舞台。

  初上讲台

  1983年8月的一天,湖北赤壁蒲圻纺织总厂举办职工法律知识讲座。那时候,举办法治讲座的单位越来越多,全市仅有的4名律师不能满足普法宣讲的需要。于是,领导安排刘少华备课参加宣讲。

  从未上过讲台的刘少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接受任务到上台讲课,他花费整整三个昼夜,查资料,找案例,讲稿一气呵成,如期走上讲台,并获得了1000多名工友的热烈掌声鼓励,完成了他的人生第一场法治宣讲任务。这次宣讲让刘少华终生受益。

  接下来在桃花坪社区的一次宣讲,更让刘少华与普法教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84年9月,桃花坪组织社区居民走进学法课堂。在刘少华看来,带有诗意色彩的桃花坪社区,是他心中的“井冈山根据地”。刘少华应邀为桃花坪社区居民讲授常用法律知识《老年人与法》。

  在讲台上,刘少华用所学法学理论,结合从报纸上剪辑的现实案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进行讲解。闻讯而来的居民挤满了小屋子,课间讲课不断被听课的居民打断,他一口气从早上8点讲到了中午12点多,老百姓还在踊跃提问,热情不减。

  说起当年盛景,刘少华回忆那时的他既喜又忧。喜的是,百姓对法律有着迫切需求,这是普法的机遇!忧的是,桃花坪社区地处赤壁市蒲圻纺织总厂,退休的工人居多,当时,法治建设刚开始起步,又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从工作岗位上下来的工人各种矛盾聚集,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亟待处理。刘少华发现,家庭关系如何处理、财产如何分割、下岗待遇如何保障等一系列现实的痛点问题,可以通过普法方式告诉工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办事成本和损失,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这次讲课结束后,众多工人心中的法律疑问迎刃而解。

  每当回想起当年那些工人们热泪盈眶的情景,刘少华都会反复思量,如何做才能可持续性地减少他们的损失,留住他们脸上的微笑。而要做到这些,他需要更多的法律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

  重返学堂

  经过3年的磨炼和实践,刘少华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理论知识在法治宣传教育领域渐渐捉襟见肘了。他知道,想要继续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的功效,必须接受更深层次、更加专业的法律理论学习。

  在领导的支持下,刘少华于1986年考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进行深造。3年的学习,他接受了系统的法律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1989年,刘少华以优异的成绩重返司法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岗位。此时,正值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规划,刘少华边学习边实践,他积极参与到轰轰烈烈的“一五”普法工作中去。

  刘少华记得,在1986年,他和同事们一起到湖北省司法厅一车一车地拉来普法教材,又不分昼夜一本一本地发放到基层群众手中,一村一社区巡回讲课。当面对群众人人手捧普法教材,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知识的场景,他在心里一次又一次涌起担当全民普法重任的责任感。

  茶庵岭镇有一对夫妻,是下放知识青年,到农村落户,后来被村里照顾进了企业。企业改制后下岗失业,想回村里种地为生。夫妻俩多年来经常到村里和镇里扯皮,强行索要村里给土地。有一回,刘少华被邀请到镇里讲法治课,镇里领导特意安排当时正在镇里闹得不可开交的上访夫妻俩在会议室后面听课。听完刘少华的讲课,夫妻俩幡然醒悟,拉着他的手感叹:“课讲得好,讲得有道理啊,是我们错了!”

  紧跟时代

  长期的伏案工作,让刘少华逐渐懂得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需要坚持不懈地自我革新,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踏着时代脉搏不断创新普法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电脑刚刚开始进入办公室,为了方便工作,刘少华便自费买了单位里的第一台个人电脑,文字工作立马有了质和量的飞跃。他主持编辑发行的《法治赤壁》季刊和《普法宣讲资料》双月刊,成为咸宁市法治文化精品,迎来好评如潮,全省地市州少见。

  从“四五”普法开始,网络得到普及,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

  “普法内容单一,如今流行网络,青少年喜欢上网,谁还能听你干说。”在一次普法活动中,一位年轻人说的话深深地刺激了刘少华敏感的神经。

  如何用更新、更好、更快的手段来推进普法宣传,才能不断适应传播途径变化成为刘少华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刘少华不断自学最新法律法规,他学习编辑视频、音频、新媒体等,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微博消息讨论、QQ交流、普法电子书的推广、普法网站建设等普法新路径,将以往灌输式普法,调整到现在的主动式精准普法。

  尤其是H5格式动画微信消息的编辑推送,让法治信息引人入胜,更易于公众接受。他积极推进县域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方位覆盖,在咸宁市率先建成县级最大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后,以“法律六进”为依托,以法治文化为基础,各种类型的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如雨后春笋。2016年湖北省举办首届法治微电影大赛,刘少华策划制作的微电影《留守儿童》斩获全省三等奖。为了活跃普法形式,让群众潜移默化、乐于接受,他编写了一大批普法顺口溜,其中《民法总则》普法顺口溜被全省推广,成为“七五”普法的一抹亮色。1920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的培训,让全市农村形成了大普法的网络格局。这一系列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经验,吸引全国各地同行来人或通过网络取经,讨教技巧。

  初心未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司法行政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各条战线的法治建设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已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设立在司法部,司法部实现新一轮重组,法治建设再一次在司法行政扬帆起航,普法教育工作又一次迈开了春天的脚步。这一切,刘少华都看在眼里,喜上心头。

  “我与司法行政共同成长,也一定会与司法行政共同收获,即使将来退休了,我也不会忘记一路走过的那些年以及令我魂牵梦绕的普法事业。”刘少华说。

(作者:  编辑: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