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网络专题 > 焦点图

红线管理 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

发布时间:2018-12-07 09:46:37来源:湖北省水利厅

  制度先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1992年3月14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之后又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2006年1月,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后修订为《湖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等规章,2013年下半年,印发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实现了我省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的顶层设计。

  制度是根本,执行是关键。为贯彻实施《水法》,自1988年起,我省明确水利部门为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设立了“水政水资源处(科、股)”,后单设“水资源处”,加挂湖北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牌子。依法开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使得“水”的资源意识、商品意识在全社会初步形成。全省17市(州、直管市、林区)水利部门也相继成立、分设水资源科,部分市县成立了节水办、水资源管理中心等水资源机构,以及湖泊局、水政监察队伍、湖泊保护中心、市县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管理力量得以发展壮大。宜昌市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通过省政府授权,成立了市级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水利、环保、农业、渔业6项行政监督职能,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省委政研室(省改革办)以《探索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新路子》为题总结推广。

  2015年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省接受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多次获得良好、合格等次。与此同时,经省、市(州)人民政府授权,省市(州)水利部门会同发改、经信、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建、农业、统计部门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包括河长制内容在内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三级考核在全省已成为常态。

  红线管理 

  用水总量控制。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开展了城市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建立了发改、水利审批并联平台,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组织全省取水许可台帐规范化建设,入库率达99%。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调整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2017年总用水量285.77亿立方米,优于365.91亿立方米控制目标。

  用水效率控制。资料显示,每节约1立方米水,可减少0.7立方米废污水排放、少污染28立方米的清洁河湖水资源。节水就是减污,节水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开展了“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每亩地少施一斤化肥、少撒一两农药、少用一方水”创建活动;会同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武汉市将一批高耗水和支柱企业的用水户列为重点管理户,在用水计划下达、月度用水量复核、初次超计划用水上门调查、超计划加价水费征收、节水技术推广、节水器具普及、建立用水户档案、节水统计报表收集等方面建立精细化、规范性的工作模式。推进城市非居民生活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收费。强化用水定额管理,组织了用水定额修编;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三同时”。2017年万元GDP用水量为82.1立方米,降幅19.51%,优于12%控制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4.4立方米,降幅20.49%,优于12%控制目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11,优于0.510控制目标。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对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监测覆盖率不断提高。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对列入全国名录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评估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建立了全省水利、环保系统水污染应急联动机制。全省176个国家重要水功能区,除15个排污控制区外,共148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率91.9%,优于85%控制目标。

  生态保护 

  全省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武汉市先后建成了“楚河汉街”和汉口、武昌、汉阳、青山江滩,当年被洪水冲刷涤荡的河滩,成为独具滨江魅力的市民乐园和大武汉一张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十堰犟河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绿草茵茵,河面白鹭翩翩,孩童们时常在河里追逐嬉戏。随着一批中小企业兴办,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直排,河水变黑变臭。为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该市大刀阔斧开展整治,通过红菌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建设水质净化厂深度处理污水、电镀企业入园监管等举措,一举将水质转劣为优;襄阳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九水润城、汉江—南渠—护城河水系连通工程、美丽乡村水环境治理项目等重点示范工程全面完工,实现“清水入汉江、秀水韵襄阳、甘水润岗地、活水绕古城”的美好愿景;咸宁按照“一区两廊三带五片”的总体布局,构建了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完备的水安全体系、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水文化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自然”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

  今年5月全省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后,我们迅速成立专项战役指挥部,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地推进工作。全省共核查入河排污口1235个,其中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675个、规模以下560个。全面取缔各类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黄石、黄冈、鄂州等地的7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登记和审批手续补办的入河排污口共有305个。加强河湖岸线管理,制定《省级试点湖泊岸线划界确权实施方案》,开展了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情况核查,优化江河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严格化工园、工业园排污口审批。结合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化工企业658家、化工园区53个,沿江1公里内未再新建重化工和造纸项目。严厉打击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长江干流一批非法码头被取缔。   

  

(作者:  编辑: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