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网络专题 > 优秀作品

“夸夸群”不是化解焦虑的最终出口

发布时间:2019-08-15 16:18:00来源:荆楚网
“佛系青年”“丧文化”系列尚未走远,从西安交大开始风靡各大高校的“夸夸群”又强势来袭。所谓“夸夸群”,顾名思义是以“夸”为主旨,在这个“万事皆可夸”的人工乌托邦里,从考试失利到日常琐事,甚至只有一个标点符号,也会有人接梗捧场,为你营造出“自带光环”的幻觉。(3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夸夸群”并非青年群体的专利,就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职场夸夸群”“城市夸夸群”随之应运而生。“夸夸群”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人的表达习惯,用略带戏谑的娱乐化方式去消解负面情绪,与其说我们渴望被夸,不如说这是一场大型的“晒受伤”自嘲大会,在这个意义上,“夸夸群”只是现代人一种社交方式而已,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人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明显地存在着,一旦引火,立即爆发。

这种焦虑感到底缘何产生?它既来自外部世界,也源于自我世界。城市发展节奏过快,大多数人背负学业就业、房贷车贷的压力,被高强度生活节奏所裹挟着,人们的情感和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个人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感逐渐缺失,焦虑感油然而生。

然而,在“夸夸群”此起彼伏的夸赞声中,人们得到精神上的共鸣与响应,寻求拥抱与安慰。尽管青年人时常戏称自己为“空巢青年”,实际上却不一定是“巢空”,而是“心空”,是自我价值不被认可后的归属感缺失。鲍曼在《废弃的生命》一书中写道,“‘过剩’是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所造成的结果就包括‘多余的人’”。对加入“夸夸群”的人来说,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多余”。

现代社会里,庞大的焦虑人群又催生出“情绪消费”这一新兴消费领域。《2018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提出了“情绪商业”的概念,认为以引导和迎合消费者情绪的产品在消费者中认知度更高,淘宝上贩售的以营利为目标的“夸夸群”本质也正在于此。从网络直播的兴起,到如今的“夸夸群”,前有陪伴式社交,现有夸赞式社交,本质都在为人们的情绪买单。即使“夸夸群”像“互喷群”那样沉寂了,还会有其他形式的“情绪消费”取而代之,继续安放人们无处发泄的焦虑。

因此,蒙蔽双眼式的“夸夸群”并不是化解焦虑的最终出口,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在压力与日俱增的现代化社会,尽管人们习惯于将个体置于社会集体中去考量,倡导崇高的社会奉献精神,但是关怀个人、缓解焦虑,需要把个人从集体中剥离出来,关注人们本身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同质化的夸赞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焦虑,却无法真正关怀人们的内心,人们需要夸奖和认可,更需要“一针见血”的真实和坦诚。“今天又起晚了”“说明你上升空间很大,前途无量”这样的夸赞作为日常生活的调剂未尝不可,但倘若听惯了“善意的谎言”,也容易在夸赞声中迷失方向。

无论如何,“夸夸群”这种跟风浪潮下的产品,始终无法真正化解焦虑,真正能让焦虑消失的只有自己。

稿源:荆楚网

作者:梁珈绮

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编辑: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