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技能强省新闻动态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激励 助力技能强省建设 湖北省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19-11-19 11:19:26来源:湖北日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技能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之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湖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大力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更强动能。 

  2017年3月,省政府与人社部共同签署《推进湖北技能强省战略工程备忘录》,提出7项共建内容;同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围绕技能人才引进扶持、评价选拔、培养使用、表彰激励等环节出台15条具体政策,着力创新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 

    2018年以来,我省开展“湖北工匠”评选表彰活动,对每位获得表彰的湖北工匠给予50万元重奖。省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1亿元,强力推动技能强省战略工程深入实施。与此同时,《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湖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相继出台,为加快培育技能人才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数871.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3.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0.2%。 

  在省人社厅的部署和推动下,各市场主体围绕“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助力技能强省建设”,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落实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待遇、晋升、职业化发展等举措,技能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近日,笔者先后走进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等知名企业,发掘他们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激励,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为我省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样本。 

  薪资身份待遇“双提升”激活技能人才内生动力 

  深入实施技能强企战略,大力提升技能人才经济及政治待遇,激活技能人才内生动力,是市场主体全面激励技能人才干事创业动力的务实做法。在这个方面,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船”)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据武船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制定了《素质工程奖励办法》,依据素质工程管理工作要点,每年拿出300万元奖励资金,专门设立“奖励技能人才的杰出工匠奖”和“提升员工素质杰出贡献奖”,激励、引导技能人员立足岗位创新、弘扬工匠精神、传承绝技绝活。

  同时,该公司制定了《武船高级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纵深技能人员职业生涯,大幅度提高技能专家政治生活待遇。该办法明确规定:首席技能专家享受所在武船领导班子正职政治生活待遇,高技能专家享受武船领导班子副职薪酬待遇,技能专家享受所在单位中层正职薪酬待遇。结合技能等级考评工作,该公司修订了《岗位任职资格条件》《岗位管理办法》《班组设置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应技能等级/任职资格、年度绩效、履职尽责等情况,将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等技能等级要求纳入资格条件,共设定14级工资,明确各级别考核标准,建立了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相结合的岗位考核体系,按期进行考核,推进竞聘上岗,为员工提供了科学职业通道。

  此外,该公司创新培训方式,建立了“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工匠引领、职工参与、岗位创新”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修订《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导师制管理办法》等制度,聚焦一线技能人才能力提升,多年持续举办班组长能力提升、技能等级提升、高层次人才培训等多个类别培训班,分层次开展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近几年,武船技能人才队伍中累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4人;获得湖北工匠1人,湖北省首席技师3人、湖北省技能大师2人、湖北省技术能手6人;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12人,11名员工被聘任集团高级技能人才。在各项技能大赛中,该公司技能人才斩获国际级比赛一等奖5人,二等奖3人;国家级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省级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

  现身说法 

  武船首席技师代能武——全国技术能手、湖北工匠 

  

  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船”),首席技师代能武享受着该公司副总的同等待遇,年薪不相上下,公司重要会议上也时常有他的身影。“近几年来,我们干事的平台越来越好,待遇越来越高,干劲也越来越足了!”8月15日,代能武说。

  今年51岁的代能武,祖孙三代都是武船人。1984年,他进入武船工作,第一次开始学习电焊操作。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刻苦,代能武逐渐崭露头角。别的学徒大都需要两三年才能出师,他仅仅一年就能独立工作;许多人花八、九年考证,他从一级考到三级,却只用了一年时间……

  在一线中锻炼成长,在竞赛中脱颖而出。2002年,经过层层选拔,他代表武船母公司中船重工集团,走上全国技能大赛的舞台。比赛归来后,武船保送他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深造。之后,在多个技能大赛中,代能武获奖无数。2018年获评“湖北工匠”时,他已获得湖北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焊接裁判员、国家政府特贴获得者等多项荣誉。

  回顾成长经历,代能武表示,这要得益于武船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从业35年来,武船先后选派他参与了北京京广大厦、“扬子江号”旅游船、西昌卫星发射塔架、江阴大桥、三峡永久闸门、北京奥运舞台等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建造工作,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锤炼,他在获得更高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他愈发感觉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甘愿不计付出,拼尽全力,为国争光。

  如今,代能武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更多地活跃在带队伍、育新人的工作中。由他带领的焊工团队几乎年年被评为红旗班组、先进班组。经他培训的年轻焊工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各类技能竞赛上多次获奖,多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技术能手,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

  搭建上升发展“梯级通道”让技工队伍人人皆可成才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每一名技能大师,都是从学徒成长起来的。如何让技能人才队伍走出“齐头并进、全面提升”的优秀队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重”)深入探索,构建起一条技能人才上升发展的梯级通道,让每一名技能人才都更有“盼头”。

  据武重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的指导思想,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涌现出一批高层次技能人才,其中获中华技能大奖2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中国兵器集团首席技师2人,省、市级技能专家44名,为企业的技能创新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该公司先后出台了《“335”人才工程》《“导师带徒”工作办法》《关键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关键技能人才绩效与薪酬管理办法》《多能工管理办法》等多项人才政策,建立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协调的责任机制,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制度,把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列入各分(子)公司重要考核指标。

  为引导技能人才扎根技能岗位工作,提高技能水平,公司建立了“青年技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武重技能带头人——兵器集团技能带头人——兵器集团首席技师”的梯级上升职业发展通道,每个序列薪酬待遇、福利待遇、政治待遇给予配套政策,培养形成了一支由2名中华技能大奖、8名省级高技能人才、36名市级高技能人才,以及800余名骨干高技能人才组成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同时,该公司结合生产经营需要,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平台建设,经过近8年的持续投入,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公司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实现各工种技能大师工作室全覆盖。各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开展操作技能创新、解决生产难题、攻克技术难关等工作为目的,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成长。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该公司拥有技能人员1935人,其中关键工种896人、重要工种532、一般工种254人、辅助工种253人,在全公司员工中占比达到65%。

  现身说法 

  武重高级技师魏红权——中国兵器集团首席技师、荆楚工匠 

  

  这是一双体力劳动者的手,骨节粗大,皮肤由于常年接触各种机件和化学溶液,粗糙而干燥。“干这个活儿,手指尖上的感觉特别重要,不能戴手套。”8月19日,在武重的大师工作室里,魏红权将一个金属零件放在研磨台上,加上研磨砂,来回打磨。几分钟后,零件表面像变魔术般变得平整光亮,如镜面一般。这是魏红权的绝活,零件加工中,即使是最先进的机械,也只能将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五毫米,而魏红权的手工研磨,可以进一步将误差缩小到千分之一毫米。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研磨大师”,魏红权一磨就是34年。1985年,他走上工作岗位,跟随全国劳模余维民扎扎实实学了三年。“基本功练得扎实,技能就有了质的提升。”魏红权说,武重一直都很重视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比学赶超的氛围也很浓厚。出色的技能人员,会被选派参加技能大赛,通过一次次比赛,一次次特训,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13年,魏红权取得“中国兵器集团首席技师”的称号,2016年,又荣获“荆楚工匠”称号。近年来,他不断拓宽自己的技能领域,突破加工制造的瓶颈,解决和攻克多项高、精、尖的生产难题,推动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每年为企业节约制造成本上百万元,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魏红权说,在武重,随着技能的提升,待遇也在逐步提升,从当初的“抢工时、挣工分”,到如今的“搞研究、攻难题”,他的工资从以前的月薪制变成了年薪制,年薪标准与公司主要负责人待遇挂钩。他的徒弟们都说,从师傅的身上可以看到,这份职业“有盼头、有奔头”。

  2015年,武重为魏红权设立了工作室,选派12名优秀年轻技能人才,让其重点培养。如今,魏红权的12名徒弟迅速成长,在武重的各个车间都已是独当一面的骨干人员。今年,武重计划将6个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联合起来,成立“攻关组”,让魏红权这样的“大师”们带领年轻技能人才互相配合,共同攻克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让各项技能融会贯通,更好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打造技能技术提升“双平台”让技能人才拥有更高追求 

  “重点培养,为技能人才搭建更加广阔通畅的提升通道,更好体现他们的价值,是中铁大桥局近年来激励技能人才不断进步的创新方法。”

  中铁大桥局劳资社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该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重点培养“桥梁装吊、工程测量、试验检测、电工、大型桥梁机械操作、工程起重机械操作”六大核心工种,尽量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开通“技能+技术”提升双通道,让技能人才更好体现价值,更有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技能人才的等级评定,中铁大桥局在国家标准的5个技能等级之上,又增加了特级技师、工匠技师两个级别,并根据级别设定相应的津贴。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工匠技师除了基本工资有不同的档别外,每月享受的津贴也逐级上调,分别是300元、500元、800元、1000元,鼓励技能人才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2017年拓展技能等级通道后,该局共评定了1名工匠技师、21名特级技师。

  近年来,配合技能技术提升双通道,该局广泛开展各类技能大赛,不仅公司内部比,还与合作单位的技能人员一起比,以赛促培,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结合施工现场实际,该局采取集中培训、岗前交底、职工夜校、APP答题等方式,对技能人才分等级、分工种开展培训,对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在局层面分批次开展10天一个周期的轮训,不断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统计,近十年来,该局技能人才队伍中,获中华技能大奖1人,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4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4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6人,火车头奖章2人,中国中铁劳模2人;省政府专项津贴1人,省级五一劳动奖章2人,湖北省技术能手2人,楚天名匠2人;武汉市首席技师1人、技能大师2人、技术能手4人,入选“黄鹤英才计划”1人。

  现身说法 

  中铁大桥局高级技师藕长洪——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荆楚工匠 

  

  在藕长洪眼里,小小的一粒砂子,在工程中却是个“大角色”。不同的砂子配在一起,混凝土的强度不同,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极大。

  8月21日,在中铁大桥局,笔者见到了这名36岁的“大师”。工地上新运来一车砂子,他只要抓起一把,捏紧,松开,再抖两下,就可以判断出砂子的粗细指数和含水率。作为一名试验检测工,承担着原材料和施工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把关”工作,这是最为基础,也是最需要大量经验积累的日常操作。

  在有“建桥国家队”美誉的中铁大桥局,质量是这个团队的首要追求,藕长洪这样的试验检测工是六大核心工种之一。2005年,藕长洪从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中铁大桥局工作,投身施工一线。当时,武汉市三环线的青菱立交正在建设,公司按照惯例,为其安排了“双导师带徒”,一名工作导师传授技能,一名生活导师进行心理辅导,以便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藕长洪感叹,从学校走上岗位,才发现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有很大区别,唯有不断实践,才是真正掌握技能的唯一途径。一堆又一堆砂子的检验,一根又一根钢筋的检验,一次又一次混凝土结构的检测,他的技能不断提升,成为年轻技能人才中的代表。在公司内部,他2007年获大桥局“岗位能手”,2012年获评“金牌职工”。他代表公司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建筑材料试验工大赛获银奖,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荆楚工匠、武汉市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

  如今,藕长洪既是“高级技师”,又是“高级工程师”,这让他格外有获得感。据了解,中铁大桥局为技能人才搭建了“技能技术提升双通道”,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实践钻研技术,取得相关的技术等级资格,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2015年,藕长洪创新工作室成立,纳入11名各个项目上的试验检测骨干人员,共同研究化解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技能,钻研技术。截至目前,该工作室一共诞生8项专利,其中2项已授权,3项正在受理,3项正在申报之中。

(作者:  编辑: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