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卫战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寇为了灭亡中国,在准备了 4年之后,向鄂西山区发动了猛烈攻势,妄图在夺取石牌后沿长江西进占领重庆以至大西南。中国军队保住了宜昌,保住了石牌,就可以为重庆来致中国西部提供了战略上的安全屏障,这就是石牌保卫战的大背景。石牌,是经过三峡地区无险可守的重庆的最后一道屏障。
当时的中国抗战局势已经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经过宜昌大撤退,国民政府已经把大量的战略物资和有生力量转移到重庆。1940年5月1日,作为后来的“石牌会战”的前奏,日军司令部下达了“宜(昌)当(阳)会战”的命令,集中了17个联队的兵力,在5万伪军的掩护下,强攻宜昌。中国军队节节败退,著名的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就在保卫宜昌的战役中以身殉国。6月12日,宜昌失守,几天后,中国军队曾一度夺回宜昌,日本天皇亲自训令再占宜昌,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疯狂进攻,再次攻占宜昌,此后,中国军队数次反击无效,退椐三峡入口处,凭籍山势天险防守,致此,中国军队以石牌为核心构筑了永久工事,在长江两岸的数次攻防战中,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43年5月5日,以石牌为轴心的鄂西会战打响。日寇集中了20万兵力,声东击西,以进攻湘北为假象,逐步占领了枝江、宜都、五峰,最后于5月下旬突然掉头集中兵力向石牌驻军进攻,此时在以石牌为中心长江南岸的高山峡谷中共集中了中国军队近15万兵力,双方激战半月,最后在中美两国空军的掩护下中国军队从石牌反击,日军节节败退,至6月15日,历时一个半月会战结束,中国军队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主要是防守石牌核心阵地的胡琏部18军11师),取得了歼敌2万6千余人,毙伤、缴获战马1千4百余匹,击落敌机45架,击毁汽车75辆,击沉敌舰艇122艘的重大胜利。
后来有军事史学家评论说:石牌会战,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转折点,它重创了日军,终止了日军西进的步伐,拱卫了陪都重庆,粉碎了其灭亡中国的美梦。从战争的地位、作用及战争的过程等方面,石牌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相类似,因此,石牌被西方史学家们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