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和中华民族保卫家园的高昂斗志,博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同情,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的积极争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又为中国抗战赢得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广泛援助,从而开辟了一条中国抗战的特殊战线。
国民政府主动出击拉援助全
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对日作战的同时,先后向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会议控诉日本侵略中国,要求国际社会支援中国,制裁日本,并成功促成苏、美、英三国在经济、军事上对中国进行援助,其他有关国家也在道义上对中华民族进行了声援与支持。背靠苏联“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立即将外交部长王宠惠和立法院院长孙科召集到庐山,要求他们对苏联展开外交行动,争取更多的武装援助,并与苏联缔结中苏互助条约。中苏于1937年8月2日在南京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的签订,是苏联对中国人民的一次道义支持,对中国抗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38年至1939年间,苏联先后向国民政府提供了3笔援华易货贷款2.5亿美元,并派出数千名军事顾问和有关专家、技术人员来华。最为重要的是,苏联对中国薄弱的空军进行了军事援助。1937年8月27日,国民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了允许其飞行员以志愿身份加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要求。1937年至1941年间,苏联也向国民政府提供各型飞机1200余架,派遣空军志愿人员20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人员到达中国后与日军展开了顽强的激战,共击毁日机1049架,有200多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5年8月9日,远东苏军对日发起了最后一战,日军节节败退。游说
美国1938年9月,蒋介石任命在欧洲进行民间外交的胡适为驻美大使。胡适到任之时,美国朝野上下正弥漫着浓烈的孤立主义气氛,不愿为中国而卷入战争。
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未来美日将在太平洋发生冲突。因此,罗斯福决心援助中国。但慑于国内的孤立主义倾向,罗斯福只好授意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研究可能的援华方案。1938年7月,摩根索与美国驻法大使蒲立德在巴黎会见了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先后达成一系列协议共获得贷款1.7亿美元。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4天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公开声明,美国将无条件及时地全面援助中国。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中国为《租借法案》受援国,5月18日,第一批“租借”物资由纽约起运来华。抗战期间,美国共向中国提供了16.2亿美元的租借物资。“夫人外交”是蒋介石向美国“伸手”的一大特色。1943年2月17日,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宋美龄以中国“第一夫人”的身份访美并于次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她以流利的英语、感人的语言,向美国国会议员和美国人民介绍了中国人民奋力抗战的艰苦历程。与英国开辟西南大通道1938年初,国民政府开始与英国争取开辟西南运输路线,英国政府很快同意了中国的请求。10月,日军进攻广东,香港的物资无法运抵后方,中国军队补给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此,国民政府加紧了补给线滇缅公路的建设,12月,该公路建成。1939年1月,英国政
府信用贷款国民政府50万英镑,用于购买运输车辆。据统计,1940年6月,滇缅公路的输入量占中国方面当月输入量的16%。然而此时,德国法西斯已经席卷欧洲,英国被迫在7月中旬宣布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1940年9月,德意日签订了三国同盟协定。为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英方决定10月重开滇缅公路为中国军队运送补给,并向中国政府提供法币安定基金500万英镑。此外,英国还允许国民政府在印度开办飞机厂,为陈纳德的飞虎队提供补给、训练等。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争外援抗
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外援的政策。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谈到争取国际援助的必要性时指出“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争取美援展形象抗
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主要集中在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友谊,同时也重视争取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援助。
中共主要通过进入苏区的西方进步记者向美国政府传递信息来争取美国的援助。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借此时机,毛泽东向斯诺表达了希望美国给予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军队援助的愿望。斯诺回国后,在美国多家杂志上发表了他在延安的见闻,并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美国人民正是通过此书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美国民间援华物资陆陆续续运到了延安。1937年史沫特莱、海伦·斯诺、维克托·基恩、厄尔利夫、福尔曼、毕生、杰菲和拉铁摩尔等美国新闻记者相继访问延安,并被延安和敌后抗日军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抗日业绩所感动。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呼吁美国政府给予中共援助。1938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美国学者米勒访问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回到美国,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发表了一系列介绍敌后抗日根据地情况的文章,呼吁美国和中国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日本法西斯。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促进中国抗日、牵制太平洋战场的日军,开始主动地和中共接触。为争取美援,中共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作为美国官方的代表第一次访问延安。美军观察组经过实地考察,对中国共产党军队以恶劣武器装备对日作战感到钦佩,纷纷要求将一部分援华军事物资分配给中国共产党军队。由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主要是支持国民党抗日,中共并没有争取到美国的援助。但中国共产党通过争取美援的努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正面形象,并获得了外交上的经验。来自国际友人的援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支持中国抗战,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除了前文说过的一大批外国新闻记者用笔报道中共的抗日斗争外,还有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美国黎巴嫩裔医生马海德等一批外国医务人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抗战,有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中国的抗日队伍中,还活跃着朝鲜、日本和印度支那的抗日武装。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组建的以朝鲜人为主体的游击队与在敌后根据地成立的“朝鲜义勇军”,以及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也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抗战中,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与日本进步人士,如鹿地亘和夫人池田幸子、绿川英子等对中国抗战表示了同情和支持;一些被俘的日军官兵经过教育,幡然悔悟,建立了“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投入反战行列,也为中国抗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