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战场

  纪念活动   抗战回忆   旧址新貌  

评论综述

  论坛
   
 

抗日战场资料篇

 
 
 
[原创]抗战胜利60周年,再说日本
反法西斯战争的初期主战场 '武汉抗战'回眸
抗战胜利60年后火急求证:当年王劲哉在鄂中是不是英雄?
 
   
 
 

  如何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来宣传革命精神,已成为各地红色旅游主管部门一个难题。红安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七里坪镇的开发计划,让人看到了一些窍门......

 
 
烽火耀荆楚--湖北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红色旅游寓教于乐(图)
抗战时,谁帮了中国
抗战遗址保护亟须引起重视
石牌-东方的斯大林格勒
重提石牌记事
宜昌抗战英雄城
宜昌木兰辞:宜昌抗日女英雄王宗秀
修旧如旧见证历史
荆州抗日救亡运动
更多
 
 

【相关专题】
【电子图书】

· 保卫大武汉 · 武汉老新闻
· 大武汉旧影
· 保卫大武汉

 
   
首页>>新闻专题>>2005>>穿越湖北抗日战场-万里行>>荆楚网记者抗战行>>本页
白果树湾--声震五省的“小延安”(图)


(2005-08-18 09:54:47)

荆楚网记者姚启慧

白果树湾因为这一棵古老的白果树而得名

    满天的乌云压住远处的山峰,山间的小路格外宁静。车队在曲折的山路上迂回前进着,路两侧房子的主人们纷纷走出来,好奇地打量着车上的乘客。

    从大悟城区一路向南,顺着一条小河溯流而上,穿土门,过陡坡,到新屋畈,进魏家嘴,正觉得山重水复,顿感到柳暗花明。走过大约两公里的河边小道,白果树湾便赫然出现在眼前。一排青砖瓦房坐落在山坡之上,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

    进入白果树村,它的平静,很难让人想像60多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任质斌等领导在这里指挥着鄂豫纵队和后来的新四军第五师,同日伪军、顽军的主要战斗达1260余次。

被绿色环绕着的白果树湾

   位于大悟县城南约34公里处的白果树湾,因村前有一棵古老的白果树而得名。这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村庄,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初至1945年9月,就是这个小小的山村,曾是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地,是声震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地区的抗战指挥中心。

   1942年初,新四军第五师建军不久,李先念指挥部队四打大悟山地区,将大悟山地区开辟为五师的中心根据地。随着五师党政机关全部移驻大悟山区的白果树湾,这里就成了声震五省的抗战指挥中心。

    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五师主要领导经常在白果树湾运筹帷幄,率领五师全体将士,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先后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多伪军。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对日伪军的主要战斗达1260余次,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五师在英勇战斗中,也先后伤亡1.3万余人,最后创建、巩固、发展了以大悟山区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抗日根据地,解放了鄂豫皖湘赣边区9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300多万处于日伪军蹂躏中的人民,建立了8个专区和11个中心县,66个党政军组织齐全的县级政权。五师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自身也由弱到强,从建军初期的1.5万人发展壮大到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地方武装,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77岁的汪金山老人讲述新四军第五师的故事

    今年77岁的汪金山老人,曾是新四军第五师的一名侦察员,对当年的很多抗战细节,老人已记不清了,但是说起1942年年末的那场战斗,老人仍能如数家珍,身板硬朗的老人非要带着记者们到那棵白果树下讲述这场战斗。

   1942年12月16日,日军三师团、五十八师团之四十三联队及伪军十一师共2万多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分14路“扫荡”大悟山,企图一举全歼我五师主力。面对装备精良、数倍于我的日伪军,五师在夜里分路突围,跳到外线打击敌人。次日早晨,日伪军闯进大悟山,留在内线的我军小部队在大雾中分散游击,巧妙的“麻雀战”引得敌人自相开火。鬼子对伪军,“皇军”打“皇军”,直打得死伤累累。敌人明白中计后,气急败坏,架起大炮对白果树湾一带狂轰滥炸,白果树湾成了飞机轰炸、重炮轰击的重点,整个村子淹没在炮火硝烟之中,家家椽檩起火,处处残垣断壁。

   为了保卫家乡,白果树湾一带的人民群众,在五师司令部的号召下,积极参加战斗,配合礼南县大队,在山沟石崖、密林深处放鞭打铳、滚石摇树,迷惑、引诱敌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将少数来不及转移的战士送到安全的地方,将转移途中受伤的战士安排到隐蔽处细心护理,致使日军在茫茫的大悟山腹地处处碰壁挨打。敌人提心吊胆地度过了一日一夜后,只得懊丧而去。五师得胜而还,得以重建家园。军民不分日夜地赶修房屋,直到村中每家住房全部修复完毕。

   “当地人民都说李先念会‘腾云驾雾’”,“李先念的军队是‘神军’”……大悟县原党史办主任陈光旭是研究新四军第五师的专家,他告诉记者,那一仗打出了第五师的军委,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还说,白果数湾是当时湖北抗战的“小延安”,是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地区的抗战指挥中心。当年白果树湾和四周邻村办了一些五师工厂,如兵工厂、卷烟厂、造纸厂、印刷厂、毛巾厂、缝纫厂、被服厂、榨油厂等;当年这里还设有银行,开办了《七七报》社、消费合作社等。这样,既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又满足了山里军民的生活所需。

在纪念馆里,老人拿起曾经给首长倒过无数次茶的茶杯,感慨万千。

    在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几年里,边区党委号召“多打粮食,广兴副业”,出现了“春天菜花香,秋后稻谷黄”的丰收景象。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军民的物质生活。与此同时,县、区、乡三级民主政权普遍建立,推翻了反动统治机构,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府,实行减租减息,发行边币,发放贷款,扶济贫困,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白果树湾和四周邻村的人民对新四军第五师战士有极深厚的感情。

    当时,这里的很多小伙子在妻子的陪伴下,报名参加新四军去打日本鬼子;很多姑娘家将三尺青丝挽成发髻,到未过门的男家去劳作和侍候奉公婆。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了烈士或烈士的家属。

   一九四五年的大年初一,在白果树湾,军民之间,互相拜年的人群络绎不绝,鄂豫边区和南下支队的领导人,都忙着看望部队和群众,相互拜年,热闹非凡。那时的军政、军民之间是亲密无间的鱼水关系。
         
    一九四五年初,还是在白果树湾,那幢普通的民房中,李先念司令员接待了美军联络人员艾格斯、比格勒、勃乐斯等,新四军第五师为盟军战机提供电台服务场地和设施,从空中狠狠打击了日本强盗。

    在这里,白果树湾的人民,用他们宽厚的肩膀和不很富饶的土地,承载着抗日将士们的生活所需。白果树湾四周的深山密林则是新四军第五师千军万马的天然屏障。

    在白果树湾的村北座落着新四军五师司令部的旧址,司令部设在村南的一处民房里,房屋为砖木结构,大小五间,宽敞明亮。1978年,大悟县政府又在村北专门修建了一座纪念馆,陈列着五师许多当年的文物和史料。现在,五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已成为湖北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