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贝雷帽的黑色大陆行记

2014年7月11日,应联合国请求,由湖北组建的中国第十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飞抵蒙罗维亚(Monrovia),开始执行为期12个月的维和任务。本次派出的维和警队共19名警员,其中18名来自湖北,是从全省六万民警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他们经过近两年的语言、警技训练和准备,将以全面过硬的素质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揭秘湖北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那些事儿
他们,身着戎装,头戴蓝色军帽和头盔,身上别着联合国和五星红旗的徽章,有一个别名,叫做“蓝色贝雷帽”。他们,是中国的警...[详情]
  • 汪学伟

  • 陈厚明

  • 胡连军

  • 张建勇

维和是平凡人的担当精神也是崛起大国的责任
生活艰苦 疾病肆虐 十八维和罗汉坚守岗位
平凡人的勤奋工作换来个人和祖国的荣光
蓝色贝雷帽的荣光背后是一个个的小遗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荆楚网嘉宾访谈,我是文宇,在咱们今天的访谈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特殊的日记,也看大家能不能从这段日记中猜到,咱们今天访谈的主角是谁。“终于回家了,今天是7月16号,历经了368天之后,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区的任务,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安全地回到了武汉,见到了我日夜思念的亲人。”我相信,从刚才的文字中,大家也不难猜出,咱们今天访谈的对象,就是来自中国第13支赴利比里亚民事维和警队的英雄们。让我们掌声欢迎湖北省公安厅国际合作局国际联络室主任汪学伟,中国第13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党支部书记队长陈厚民,党支部副书记副队长胡连军,以及党支部委员维和警察张建勇,欢迎你们!
  同时,我们的访谈现场还设置了网络互动环节,各位网友可以通过我们正在直播的新浪微博进行互动留言。好的,那么首先我想问一下汪主任,咱们中国为什么要向其他国家去派驻我们的维和警察呢?
  汪学伟:自2000年以来,中国先后向东帝汶、波黑、科索沃、阿富汗、海地等9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2300多人次。湖北省公安机关先后从各个警种选派60多名民警赴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其中2009年、2014年湖北省受公安部指令,还单独成建制,派维和警队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派遣维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是中国参与国际事物,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项重大措施。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跟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维和警察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呢?
  汪学伟:中国派遣维和警察参与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为驻在国社会治安防控,打击违法犯罪,重建执法机构,完善警务制度,监督战后停火等发挥了积极和有效作用。派遣维和警察赴任务区执行任务,一是有利于任务区战后重建,化解冲突,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帮助驻在国和平发展。二是有利于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大局,增强我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同时对于培养和锻造一支具有国际警务工作经验的警察队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持人:我们发现,现在已经有网友提出问题了,请把麦克风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看看网友提了什么问题。
  微博互动提问:许多网友对维和警察都非常的好奇,其中有一个网友“天”,他非常好奇,中国维和警察在国外到底具体的工作是什么。
  主持人:好,那汪主任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汪学伟:好,从大的方面讲,咱们维和警队在任务区,就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打击违法犯罪,重建执法机构,完善法律制度,监督战后停火和收缴枪弹,维护驻在国正常的社会治安秩序稳定,促进和平发展。具体的讲,每名队员被分配到当地警方的各个警种,各个岗位,参与当地警方的一切日常工作。比如:巡逻盘查、接警处警、维持交通秩序、化解纠纷矛盾、处置突发事件等等。什么活都干,脏活、苦活、累活都干,危险活样样都来,他们非常辛苦,也非常不易,他们所做的工作也非常有意义,过会儿,咱们这三位维和队员,还要从各个方面给大家讲述他们在任务区精彩的工作生活情况,把这些精采的细节就留给我们三位队员。
  主持人:好的,谢谢汪主任,我们也很期待。看我们的网友还有问题。
  微博互动提问:还有一个网友他名字叫“小小”,他提问:湖北的维和警察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荣誉?
  主持人:我看这个问题可能汪主任回答也比较合适。
  汪学伟:好。以湖北省公安机关单独成建制组建的中国第13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全体队员,在维和任务期间,忠实地践行“忠于祖国,维护和平,英勇善战,执法文明”的中国维和精神,舍身往死,顽强拼搏,经受住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维和任务,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湖北省公安厅党委,为7名警队队员记个人一等功,为11名队员记个人二等功,在此,我代表湖北省公安厅国际合作局等部门,对警队全体队员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地祝贺!
  主持人:好,谢谢您,刚刚听您的介绍,我觉得有点热血沸腾了。有一个问题问一下陈队长,咱们怎么去呢?我知道报名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咱们怎么样去挑选适合去当维和警察的干警呢?
  陈厚民:联合国招募维和警察,有一套严格的甄选考试程序,首先由湖北省公安厅按照联合国维和警察的条件和要求,在600名警察当中进行考试,从中挑选了60名警官在湖北省警官学院,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紧接着公安部又派员来,对我们这60多名维和警察预备队员进行考试,从中挑选了20余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中国民事警察维和培训中心,又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内容就包括英语、听力、口语、写作、心理、体能、驾驶、射击。紧接着联合国专门派考官到中国来,对我们维和警察进行突然死亡淘汰法考试,一门不过就地淘汰。最后我们18名警官顺利通过了联合国突然死亡淘汰法考试,组成了中国第13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
  主持人:那应该说是层层选拔,层层筛选之后,精英之中选精英。但是我就有个问题,为什么咱们会有600多人去竞选这样一个岗位呢,您觉得他们为什么要去竞选?
  陈厚民:首先,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湖北的警官有责任有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每一个维和队员都希望在联合国任务区,环境十分复杂,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证明自己的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也尽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那相信网友们听到这里,应该对维和警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他们所在的任务区到底环境有多么恶劣,多么复杂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短片(彭军伟):素菜就三种,洋葱,土豆还有黄瓜,那种肉菜,就是超市里面,冰了不知道多久的鸡肉,捏到手上,用力一捏就变成粉末的那种。
  主持人:好,那么我这儿还有一段日记,维和警员刘军写道:“这儿的肉太贵了,我们买不起,一斤牛肉就要50美元,折合人民币300多块钱,平常我省着点吃,一斤也只够吃三天。”好,我看到现场的观众,也举起手来,有问题想要问在场的嘉宾。好,由我们的工作人员给出话筒。
  现场观众:陈队长您好。我想问您,当地的食物单一而且昂贵,医疗条件又落后,那么在出发之前您知道这些状况吗?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应对方法?
  主持人:好,来问我们的陈队长。
  陈厚民:联合国任务区都是设在战争骚乱频发,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国家,医疗条件设备也特别差,像这个东帝汶,南苏丹,还有我们这次去利比里亚,所以临行之前,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领导各级领导对我们维和警队非常关心,为我们配备了高压锅,电磁炉,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医疗药品。这些医疗药品,我们在任务区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联合国的任务区,包括我们这次去的利比里亚,一些国内很好买到的大米,新鲜疏菜,在利比里亚经常缺货,即使有时候碰到了,也不是很新鲜,一个大白菜可以卖到七、八美元。
  主持人:奇货可居。
  陈厚民:对,医疗条件也是特别差,所以我们在外面,在租房的同时,自己烧火做饭,平常储存一些罐头、饼干、方便面,平常饿了就可以快速的吃一些。当地人大部分都每天只吃一餐,像我们可以吃三餐,但是大部分都是罐头食品、饼干,保持自己一天的能量。
  主持人:听您介绍,我觉得也是很艰苦的,应该说是物资非常的短缺,那么我们同时也有一位警官,通过短片讲述了他在当地的一件窘事儿,我们来看一下。
  短片(汪家盈):当时一些紧急的物资,我们是通过直升机运送过来,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每天最多只有一趟直升飞机,我从国内带来了方便面,然后包括我们的面条都基本上已经吃完了,完了之后我们就是靠着从国内带来的紧急救灾的压缩饼干,来度过了剩下的一个星期。
  主持人:好。在2014年7月份,维和警员到达利比里亚任务区的时候,正值埃博拉疫情爆发的最严重时期。胡队长,您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埃博拉在当地究竟有多么的恐怖?
  胡连军:是这样的,我和黄石市公安局的周志华是2014年的6月6日,是先遣抵达的任务区。6月11日,就在我们到达任务区的第5天,在首都就有一家6口全部死亡,然后从那天开始,这个埃博拉疫情,就在整个利比里亚,尤其是首都蒙罗维亚大范围的蔓延,等到我们大部队到的时候,这个埃博拉疫情严重到了整个首都地区,经常能听到警笛声,这个警笛声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利比里亚当地医疗机构,以及我们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组成了一个埃博拉应急小分队的一个应急车队,只要有路倒的埃博拉死亡的遗体,它这个车队就会呼啸穿过整个蒙罗维亚市区,它这个车队往往由三台车子组成,第一台是维和警队的警车开道,然后第二台车就是全副武装的,穿得像宇航员一样的医疗人员,第三台车就是运尸车,所以说这个文字描述,我们觉得还没有什么,其实在现场。
  主持人:对,想象起来,在马路上突然一个人就晕倒了。
  胡连军:对,在现场那种视觉刺激,包括这种听觉刺激,我们还是很恐怖的,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主持人:说实话,您说了之后,我现在听起来都有点后怕,那相信三位在任务区的时候,都应该是跟埃博拉打过交道的,那陈队长,您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埃博拉?
  陈厚明:埃博拉是一种罕见的病毒,通常我们说它属于纤维病毒,埃博拉病毒属下几种病毒,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南苏丹和干果金尼罗河地区首先被发现,它的致死率达到了50%到90%。
  主持人:那应该算是一个相当高的致死率了。
  陈厚明:对,而且目前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可以治疗,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呕吐,恶心,发烧。
  主持人:会不会它的症状一开始有点像食物中毒。
  陈厚明:它的症状,刚开始的症状和发烧,发高烧很相像,所以刚开始埃博拉在任务区,如果有人发烧了,我们通俗的做法就是,你不要把它认为是发烧,你就首先把它作为疟疾来治,疟疾和埃博拉病毒,它三个共同点就是呕吐、恶心、发烧。但是埃博拉病毒它是更加恶劣在哪儿?它一旦染上,人就会内外出血,七窍流血而死,这个埃博拉病毒,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的体液,唾液,分泌物,血液,这种接触性的传播,所以人一旦这个被感染上。
  主持人:它的传播途径很广。
  陈厚明:非常广,主要是接触性的。
  主持人:那么其实不仅是当地人,我听说联合国的工作人员也有染病甚至致死的。在2014年10月1日的维和警员刘志民,在日记中是这样写道:前几天警队有位同事发烧,我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把他送到了医院,在那里遇到了一位来自南苏丹叫默罕默德的医生,面对面聊了很长时间,今天下午看到新闻,默罕默德医生感染了埃博拉去世了,心情一下子非常的沉重,毕竟面对面聊天那么久,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
  张建勇:确实是,因为在我们工作期间,我们到达任务区的时候,包括他们先遣到达的时候,正是埃博拉爆发,然后到我们在那里工作的时候,是埃博拉爆发的高发期,同时因为这个国家的医疗,还有这个世界卫生组织,包括联合国组织的救助,它有一个延时性,所以在当时,我们工作的过程当中,在埃博拉爆发,当时非常恐怖,我们的胡队也介绍了,每天我们上班和这个医疗救护车的呼啸基本上是同步的。到了后期,逐步的就有通报:我们当地的一些联合国的雇员,还有我们其他的国际雇员相继感染,同时因为每天我们收到这种邮件,就有死亡的案例就越来越多了。我们这个队员刘志民写的,确实是一个很真实的情况,就是刚刚这位医生救助了我们的一位队员得疟疾,他出院刚刚一个星期之后,这位医生就去世了,当时我们这个刘志民也是护送我们这个同事去救治。所以,你和任何一个人面对面的时候,你都不能确定,他是否是携带(埃博拉病毒),但是你又要坚守岗位,又必须要去从事,去努力的完成好你的工作,所以这种心里压力,还有这种风险性确实是无处不在。
  主持人:是,那通过您的介绍,我也觉得是非常非常的恐怖。我们发现了我们的网友,现在又有新的提问了,我们看看网友都在问些什么。
  微博互动提问:有一位网友叫“志”,他想问一下您,看到战友倒下,您依然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您心里怕不怕?
  主持人:您心里怕不怕?
  张建勇:坦白说,“我们心里不怕”肯定是一个假话,因为当你发现你身边的同事,像连军他们工作部门对面,就有一个同事,也是因为埃博拉感染去世的,那你每天在身边工作,打交道,所以你内心的恐惧确实有。
  主持人:人也离的很近。
  张建勇:但是,第一个就是说到了,我们维和警队,我们出去代表的是国家,我们的制服上配有国旗,那你就是代表中国,所以你作为中国这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肯定必须要坚守,必须要去完成你自己的工作使命。其次国家也是在各方面给予我们警队非常强大的支撑,除了有祖国的荣誉感作为心理上的支撑之外,也在一些很具体的事物上,比如说从国内跟我们优先配发了这种大量的防护用品,物资的支持。然后后勤,包括使馆,还有当地的华人华侨,在这一块也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是科学地防疫,警队里面也是定期召开一些会议,通报最近的一些情况,然后大家在工作当中要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我们也知道,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染,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每天要勤洗手,要密切的关注,同时在个人卫生,包括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等等方面,警队还有经常跟我们国内汪主任他们汇报,然后把这些情况互相的沟通。正是因为这个大家上上下下,国内国外上下一心,大家一起,集体通力合作,也使我们能够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也是圆满的完成了我们的维和任务。
  主持人:是,我相信也有国家做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我们任何问题都能够战胜。其实随着埃博拉在非洲的大规模爆发,各国的反应其实也是不同的,那么中国又是如何做的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短片)汪家盈:当时埃博拉爆发之后,有几个国家的政府已经发令,将自己国家的力量全部撤回去。首先是美国政府将自己的志愿者全部撤离,其次就是菲律宾政府,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维和警察包括我们湖北省维和警队,依然坚持在抗击埃博拉的一线,一直在为当地社区服务,传播一些抗击埃博拉的知识,一些怎样防治埃博拉的一些方法。
  主持人:听到这里我能感觉到维和警察在当地扎下根来,是非常的不容易。那么站稳脚跟之后,接下来就要聊工作了。陈队长咱们在当地都做了些啥事?
  陈厚明:作为中国维和警察,在不同的任命区有不同的工作任务。我这是第三次维和。以前是在东帝汶维和,当时我们是执法任务区,执法任务区属于佩枪任务区。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当地的警察进行刑事犯罪分子的抓捕,嫌犯的抓捕,处理自然案件。然后还有一些调解,民事调解案件,我们要直接带领当地的警察,培训当地的警察参加行动。
  主持人:比如说什么,民事调解?
  陈厚明:民事调解比如夫妻吵架。
  主持人:这也要管。
  陈厚明:邻居吵架我们也要管,然后还有一些交通方面的巡逻盘查,指挥交通,我们当时也要管。所以执法任务区我们所担负的任务是非常广泛的。那么我们这次在利比里亚,包括以前我们在苏丹的维和,是非执法任务区,我们主要任务是培训当地的警察,重建当地的警察机构。这个要求比我们带枪执法要求更高。然后我们这次维和,我们就针对不同的部门,有人事、后勤,有这个建勇同志所在的总监办公室,还有计算机方面,我们副队长余振坤同志,还有我们的防化办公室,我们连军同志所在的防化办公室,还有我们分配到地区的,还有一些同志,由于利比里亚本身各方面的环境都非常的落后,那么在地区工作的同志,他所要克服的困难就更多了。
  主持人:其实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也是大致了解了,维和警察在当地做的任务非常多,也非常杂。那么任务我们知道了,但是究竟做得怎么样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短片)刘军:在我刚到财务部门的时候,他们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制了一个Excel表格,大概用了一个礼拜时间,教他们学会了使用这个表格,这个财务部门的工作效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原来一个礼拜需要五个人做的事情,现在可能大概就是三、五分钟,这个表格可以全部自动的生成。在我去了这个部门半年之后,我发现他们的工作人员,也就是会计,虚构警察的名单,冒领工资,第一笔是领了3万多美金,第二笔是领了1万多美金。我们及时报告了有关部门,对他们进行了处理。总警监批复,让我们完善所有的财务制度,流程和审批手续。大概经过两个月的周期,我们完成了一百多页的一个规范化的财务流程。在我们这份财务流程上报批复和执行之后,没有发生任何一起财务方面的漏洞情况。
  主持人:好,那么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的维和警察在任务区,对于当地警察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流程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除了这一方面以外,胡队长,咱们维和警察还对当地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胡连军:我们维和警察民事警官在任务区主要的工作职责是培训监督指导,相当于是做当地警察的顾问,教他们如何开展一些警务工作。
  主持人:有点像师傅带徒弟。
  胡连军:对,我们在工作当中就发现当地警察有很多工作的细节不够专业,不够规范。因为我也是在利比里亚,先后两次到利比里亚维和,第一次跟当地警察合作更多,第二次是跟我们联合国派到利比里亚的八支防爆队合作比较多,在工作中,比如利比里亚的警察,他甚至不知道他所抓到的这个犯罪嫌疑人,违法嫌疑人,应该羁押多长时间,留置多长时间?然后怎么样进行询问,怎么样开展一些深度的刑侦的勘查,包括一些后续的工作。这个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肩并肩、手把手的来教他们。
  主持人:就是他可能对一些系统的环节,可能他自己都不太清楚。
  胡连军:对,他这个国家整体的警察招募,严格来说是有一点点混乱,他整个国家据我所知,在利比里亚只有一所警校,然后他更多警察缺编的缺口,是从民众里面就直接发一个公开招聘然后就能来报考。看我们国内这种比较规范的招警的这种审核,政审这种程序都是没有的。到了后期我们联合国警察就介入了,包括他们的招聘也在慢慢的规范它,给它制定一个相应的标准,告诉他们该怎么样来甄选和甄别一个合适的一个警察。
  主持人:好的,谢谢。听到你的讲述,我说实话有一点惊讶,有一点惊讶。好我们发现现场的观众也有问题了,好我们来看一下,就是您。
  现场观众提问:联合国的维和人员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请问您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有没有碰到一些囧事呢?
  张建勇:是这样的,因为联合国工作人员,包括维和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在联合国里面,在前期培训的时候,都会特别强调,在联合国有一条要尊重多样性,所谓尊重多样性,就是你要尊重来自不同国家,来自不同地区,他的人员的风俗习惯,还有他的宗教信仰,还有他的其他的一些需要,去遵守和尊重的地方。比如说,宗教信仰我们也知道世界上的宗教很多,我们信仰来自不同地区,那么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过程当中,这个方面就会有一些故事。
  主持人:有一些误会。
  张建勇:有一些小插曲,像我们来自亚洲的,可能很多会信仰佛教,那么来自于中东的其他一些国家可能会信仰这个伊斯兰教,他会有斋月。斋月对于我们平常在国内的人,可能接触不多,没有在身边碰到过。比如说在斋月过程当中,那段时间的斋月,信徒白天就不能够进食,也不能够进水。除此之外,每天还有一个祷告的习惯,面对某一个方向,每天有一个固定的这样一个流程,固定的仪式。那有时候,大家正在一起开会商议一个事情,或者在工作期间,这个时候他到了一个时间点,他必须要去做祷告,来显示自己的虔诚,那么有可能他会拿出一个毯子铺在地上。
  主持人:就现场的。
  张建勇:对,他要做祷告。因为我们毕竟是前期受到过这样的培训,也了解过。但是当第一次真正在你身边发生的时候,还是略有惊讶,不过作为一个训练有素或者是比较合格的维和人员,大家还是非常的理解,也让他继续完成祷告之后,继续来参加这个会议。那么类似于这样的一些小故事,在我们的身边非常多。还有一些国家的人员,比如说在递物品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左手右手,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你如果用左手递一个东西给他的时候,可能对他来说,在他这个国家这是一个不尊重的行为。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特别了解了,跟哪些国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风俗习惯。这样的话,在互相的工作共事的过程当中,就会更加的融洽,同时慢慢的,他们也会对我们的各种信仰,包括我们的一些工作方式,他们会予以尊重和考虑,这样大家才能够在一个联合国,在几十个国家的人员在一起工作的时候,真正体现一个联合国大家庭的这个关爱和和谐。
  主持人:可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够更好的去共事。
  张建勇:是。
  主持人:那其实我们刚才聊了很多工作上的事,咱们不妨聊一聊生活中,胡队长,咱们生活中,平时咱们的维和警员都在做些什么事呢?
  胡连军:其实我们维和警员在任何区,刚才也提到过条件很艰苦,生活远离家人,远离祖国,是很孤独的,很寂寞的。但是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方法,来缓释压力和排解孤独。
  主持人:举一个例子。
  胡连军:我们有很多队员都是很喜欢健身,打球,比方说建勇,包括我们陈队长也打篮球,然后我们在那边还弘扬中华的文化,我们有不少队员都喜欢画画。比方说我们的杨轶,就是这个漫画里面的杨轶他画了很多的漫画,然后我们建勇喜欢书法,我也喜欢书法。就用这种方式来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丰富我们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样来排解孤独。
  主持人:空余时间。
  胡连军:对对,对我们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享受孤独。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看到我们现场网友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把麦克风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
  微博互动提问:网友听涛说,著名女子天团SHE有一首享誉海内外的歌曲《中国话》,请问各位,国外有没有体会到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主持人:这个网友应该是SHE的忠实粉丝。好,那张警员你觉得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经历。
  张建勇:实际上我想,我们的维和队员出去了以后,分散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国家的同行,国际同行在一起共事。碰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近些年发展非常快,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实际上你出去之后,你会通过不同国家的人员,他对你这个国家的反应来感受得到,我们有一句话说叫“出国才知道爱国”,我们每个人的感受都很深,我相信这样的一些小故事他们也都有,那我碰到的也会比较多一点。比如说我们有一位队员,他就有一个国际同事,当时就知道他来自中国之后,就很惊讶说,就说他的小孩正在学汉语,然后还特地通过越洋电话,让他的小孩子,和我们的维和队员通过越洋电话来进行通话,用汉语交流,他觉得非常的自豪。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讲中国话,讲得非常的流利。那么我碰到过的,有一次在楼梯里面的时候,就碰到一位黑人的工作朋友,突然他就用中国话问我:“你是从中国来的吗?”我说:“是啊。”他说:“你从中国哪个省来的?”因为我们在平常交流过程中,外国朋友对北京、上海、广州了解比较多一些,那突然会有一个人问你“你从中国哪个省来的”,我说:“我是湖北武汉的。”他说:“湖北武汉我很熟悉啊,我七月份刚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当时就觉得……
  主持人:找到了归属感。
  张建勇:对,距离拉得非常非常的近。像这种故事很多,因为有很多外国朋友都会说两句简单的中国话,像我们原来可能印象当中,原来有一些宣传说,亚洲人出去,尤其是亚洲面孔在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是其他的地域,可能会误认为日本人、韩国人,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出去维和,你会很惊讶的发现,只要大家是看到亚洲面孔,第一反应就是你是不是来自中国,都会问你是不是中国人,包括我们可能有一些来自亚洲其他国家的维和人员,因为大家都有着亚洲的面孔,他们都会问你是不是来自中国。然后,他如果知道你是来自中国的维和警察以后呢,他会很骄傲的,或者是很得意的跟你炫耀,他会说几句中文,比如说你好啊,谢谢啊,同时我们在这些过程当中呢,也会,有时候也会和同事交流的时候也会教一下他们,一些简单的中国话语,然后也说,希望以后有空到中国来旅游,来玩,我们都很欢迎你们。我们那里还有一个工作人员,每次他是在那里操作那个电梯。因为我们每天上上下下都要坐那个电梯,碰到很多次,他每次就觉得,中国很好,很不错,发展那么快,你能不能教一下汉语?我就说行,我说我们可以告诉你这个电梯,一楼二楼三楼四楼是怎么样的,中国的读音,以后只要是我们中国的维和队员去,或者我们中国的工作人员,他就会告诉你,一楼、三楼、四楼,所以这就成为一个很特别的一种现象。就是中国话在非洲,或者在我们联合国工作人员内部,这种流行,实际上我觉得深层次的,也是代表着我们国家的这种强大。
  主持人:其实关于中国话和中外友谊,其他队员也有一些故事,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刘俊:每天我们可以遇到一些学生,上学放学,我就看见旁边有一个学校,我就发现这些小孩比较喜欢踢足球,但是他们的足球非常破,基本上没气,但是他们踢得非常有劲,正好我又带了两个足球,有一天我就把这两个足球,就找他们校长,我说我是中国来的维和警察,我这有两个足球,送给你们的小孩,然后那个校长非常感动。有一天,我又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遇到那个校长,他给我拦下来了。他说,我有一个礼物送给你,就把这个木雕送给我了,利比里亚有一个特产,就是木雕,他说他是用一整块木头雕起来的,就表示我们之间的一种感情一种友谊。然后他跟我解释,那个黑颜色的手,是代表他们利比里亚人民,黄颜色的手是代表我们中国的维和警察和中国人民,这就象征中利人民的友谊长存。
  主持人:我们刚才看到,一个黑手和黄手的相互连接,也能够体现出咱们中外友谊的一个连接,那我们相信陈队长,您作为咱们这一次维和的这个队长,您对于中外友谊的故事,或者说体会可能会更深吧?
  陈厚明:我们维和警队到非洲维和,包括联合国其他一些地区,我们都带了一些小的礼物,我们这次到利亚比维和,我们湖北省公安厅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我们自己带了风油精、清凉油、中国结,各级领导给我们很普通的钥匙串,类似小的礼物。因为来自中国,非洲人拿在手上非常非常高兴。
  主持人:非常非常喜欢。
  陈厚明:非常非常的喜欢。然后我们结束任务回国的时候,因为当地的木雕非常普遍,他们也送我们一些木雕,做功不是很精致,很粗糙,但是代表他的心情,说明了中国和非洲国家,包括利比里亚的友谊不停的在发展。同时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实际上他们内心的感受是我们在帮助他们。我在东帝汶处理骚乱,当时双方通过石子,一些砍刀相互攻击的时候,我们跟他们强调的,就是做耐心细致的沟通,我们中国警察,中国警方到这来,是为了帮助你们,来帮助你们的。你们这样打来打去,自己的国家全部被打乱了。包括在南苏丹,我们做战争双方指挥员工作的时候,都再三强调,我们中国是来帮助你们维护和平的。包括这次在利比里亚,我工作的是利比里亚警方的后勤部门,跟他们的后勤部长,后勤的一些工作人员也是耐心细致的传授一些警方的技艺,帮他们建立一些制度,他们也真心的感受到,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还有我们这个警队的同志,跟当地的政府、老百姓、一些官员,他们都能真心实意的感受到,中国警方是带着和平,是真心实意来帮助他们的。
  主持人:从您的表述中我听到了几个关健词,同一句话,同一个词,就是“帮助”。那么其实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就是咱们中国人在国外,除了咱们警务方面,我们在其他方面有什么样的一些帮助?
  胡连军:因为我到利比亚是去过两次,一个是2009年到2010年,第二次是2014年去的。我这两次去,我的感受最深的,就是它这个国家确实是有变化的,而这个变化最直观的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帮助。我2009年去的时候,整个利比亚只有首都的Freeport(自由港),有一个红绿灯,但是我2010年去的时候,它的主干道全部都是红绿灯,而且全部是我们中国援建的。
  主持人:那在有一个红绿灯的情况下,当地的交通是不是很混乱?
  胡连军:他那个红绿灯基本上是不使用,只有外国使节来访问,来参观他们那个Freeport,它那是个自由港,他们国家最大的一个港口,那个时候才临时启用一下,是个形象工程,是个面子工程,是2009年我第一印象。然后2014年去的时候,它整个图堡曼大街,是整个蒙罗维亚的主干道,它全部的路口都有红绿灯,而且我一深入打听,就是我们中国人建的,所以他们对我们中国人非常友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对他们的帮助。然后是利比里亚,它现在所有的主要的道路,各个城市之间的连接道路,到布卡南,到哈勃之间的一些关键的主干道,也全部是我们中国的一些公司援建,或者是建筑的。然后最有名的就是利比里亚内战的标志,就是Brokenbridge,就是一个断桥,在首都蒙罗维亚,连接小岛和大陆的那个地方。它这个桥是在1989年到2004年的内战当中被炸断的。我2009年去的时候,这个桥还是断的,然后我2014年去的时候,这个桥已经修好了。是我们重庆外建,是我们中国的重庆外建帮他建好的,把旧桥那个战争的标志彻底拆除,再修好。所以每次走那个桥的时候,我们就有这种很自豪的感觉,当地的民众一见到我们就说Chinagood,当地的华人也都非常的自豪。
  主持人:都说Chinagood。
  胡连军:它这个国家的改变,它这个国家的进步,都是我们中国在背后,这就是一个大国的一个形象,一个大国的力量展现。
  主持人:是,那么其实我从这个维和警员罗雷松的一篇日记中,也看到这样一段话,他说:外国的维和警察,对中国都很感兴趣,知道有很多产品,像是手机、服饰,包括华为这样的企业在外国的影响力,也应该算是越来越大了。利比里亚的孩子,看见我们的时候,一眼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会叫我们中国警察,国家需要向外国展示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责任的形象,同时也需要我们警察部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想这可以体现出,咱们平凡人的大担当吧。其实在为期一年的这个维和行动当中啊,虽然我们收获了很多成绩也好,荣誉也好,友谊也好,我想其实我们也多少会有一些遗憾的。台上的三位,多次参与了维和的工作,心里也有很多话想说,从我们的陈队长开始吧。
  陈厚明:上次维和确实有一些遗憾,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我们在国外维和,头两次我们基本上中途是不回国的。一年全部待在任务区。这一次,由于埃博拉大规模爆发,主要是我们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领导关心我们,我们获得了一到两次的探亲假,因为在其他国家基本不让我们休假。我们在国外期啊,家里有一些,我们作为丈夫应该做的事情,全部都我们家属做的。
  主持人:对,应该说三位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陈厚明:比如阳台漏水,还有下水道堵塞了,我们只能在国外干着急,就没办法来处理这些事情。
  主持人:好,张警官。
  张建勇:刚才陈队也介绍了,那么维和工作确实有很多的遗憾,遗憾不是在工作上面,主要还是对家庭方面,古语说的也是叫“忠孝不能两全”,从个人来讲,有幸在一生当中能够代表国家,代替祖国出去参加维和工作,确实是一个无上的荣誉,但是对家庭来说,确实还是牺牲不小。因为毕竟一年在国外,就算你能够回来休假的话,所做的还是非常的有限。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家庭你不能够做到,自己能够去很全很好的去照顾,包括小朋友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等等。
  主持人:上有老下有小,都没有照顾到。
  张建勇:对,确实是上有老下有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确实是有失有得,你既然是从事了这个职业,也有这样的一个理想和担当,必须要做出这样的牺牲。其次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遗憾的话,还是在维和的工作当中,自己的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有一些不够,不管是能力的准备,还是其他方面的准备。如果回过头来想,能够准备的更充分一些,那么在任务区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一些,那么所能够做到的工作,或者说为祖国能够付出的,或者是挣得荣誉可能会更多一些,这个也是自己的一个遗憾之一。
  主持人:好,最后请胡队长。
  胡连军:我想说的其实是六个字,前两个字是遗憾,这份遗憾,主要是因为我们也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对家庭有很多的歉疚,所以这是很遗憾的。第二个想说的是感谢,就像刚才我们另外两位队友说的,我们强大的祖国在后面支撑我们,我们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我们的湖北省公安厅,然后我们的武汉市公安局,包括我们个人所在的单位,对我们真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我们身在这个一万八千公里以外的西非,但是我们这个组织给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在后面做了很多的事情,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这第二个词是感谢。第三个词是收获,也是感悟,这个感悟我觉得就是四句话,维和一小步,人生一大步,走好每一步,永远不停步。谢谢!
  主持人:我看您总结的特别好。我们现场有一个特别的一个的小环结,就是刚才您表述的时候,我们也拨通了您妻子的电话,那么我们来听一听,她是怎么样去表述,她对您和对维和这件事的想法的。来,我们来联线我们的胡夫人。
  胡夫人:这是他第二次去维和了,他到了那边以后,埃博拉病毒已经爆发了,所以当时就很着急,因为我们这边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去帮助他,去抵抗这个疾病。再看他们那边的新闻,基本上每天都要看,你就会发现,那边的疫情非常非常严重,家里确实也蛮担心的。他是第一次去维和就拿到了一等功的人,但是他在工作上的努力,就会造成他对家里有一点疏忽,因为毕竟孩子这么多年的成长过程中,他能陪孩子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少的,我们家老胡现在回来了以后,不上班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在家陪着孩子,孩子今年又是中考,以后又要高考,希望他不要再错过孩子成长的时间了。
  主持人:好的,谢谢胡夫人。也非常感谢您对于维和工作,对于您的丈夫的支持,谢谢您。
  好,我们能从这样的一个个小遗憾中,看出我们警员的大担当。
  张建勇:今天来到现场也是非常的高兴,在经历了一年的维和之后呢,能够回顾我们的一段非常难忘的历程,除了刚才连军说的感谢等等之外,作为我个人,因为在非洲,包括我们警队的生活工作,也做了一些小的记录,也是非常感谢荆楚网,非常有心还专门把它编辑成册,那么今天在这里,我想把这个作为一个礼物,送给我们的警史馆。
  主持人:好的,我们有请我们的湖北警察博物馆的馆员汤凌女士,来接受这份捐赠。
  汤凌:向您致敬。谢谢,非常的感谢,我们很高兴,能够永久的收藏这样一份非洲维和日记,那在我们湖北警察史博物馆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今日警察事,明日警察史”。那么从即刻开始,您的这份珍贵的日记和全体英雄的维和警察,就被载入湖北警察史的史册,恭喜您,再一次感谢您。
  为了表示我们的感谢,我在这里也代表馆领导为您颁发这样的一份荣誉证书,请您接受。
  张建勇:谢谢。
  主持人:好,那么其实今天啊,不仅您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其实我们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和我们的楚天尚漫公司,也为维和警员带来了惊喜,就是我们身后的这18幅维和警员的肖像漫画,都是根据十八位维和警员面部特色、工作特色,创作的这几幅漫画,然后也是希望借此举,感谢维和警察们为湖北,为中国,为世界做的贡献。
  好,那么节目到了尾声了,我们就想请台上的几位嘉宾,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或者感悟一下,咱们在一年了,咱们在维和地区的感受。陈队先来。
  陈厚明:我们今天聊的够多了,我现在就提议我们大家唱一首《少年壮志不言愁》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主持人:好的,那我们现场的观众也跟着我们一起打拍子。
  嘉宾齐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湖北维和警察:跨越8个时区的亲情连线
湖北维和警队与亲人连线共庆“十一”
在荆楚网全媒体指挥中心,来自武汉、黄石的26位亲属齐聚一堂,与远隔重洋的亲人互诉衷肠。全体队员为伟大祖国的65岁生日送上了最衷心的祝福,对承担了更多家庭重担的亲属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确实,他们在异国他乡执行维和任务,公安部、省厅以及个人所在的每个单位都给予了强大的帮助和关心,在每个家庭里面则都得到了无限的理解和支持。[详情]
  • 2004年5月,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公安部向联合国海地任务区派遣一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美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 2003年12月,中国派出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共18批)

  • 2007年9月17日,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官员赵京民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部队指挥官,成为首位担任联合国维和部队高级指挥官的中国军人。

  • 2001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波黑任务区派遣首批5名维和警察,这是中国首次向欧洲地区派遣维和警察。

  • 2006年4月,中国派出首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共14批)

  • 2004年1月,公安部向联合国阿富汗任务区派遣一名高级警务顾问,这是中国警察首次参与阿富汗维和行动。

  • 1992年4月,中国军队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由400名官兵组成的工程兵大队,开创了我军派遣成建制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先河。

  • 2000年1月 中国首次派遣15名民事警察到东帝汶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公安部向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派遣首批15名维和警察,揭开了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中国警察开始活跃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舞台上。

  • 2006年5月,中国派出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共14批)

  • 2003年4月,中国派出首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共18批)

  •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 2013年12月,中国派出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其中警卫分队是我军派出的首支安全部队。(共3批)

刘鸣放,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1992年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1993年1月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张明,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2005年10月24日7时15分,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李钦,男,汉族,1963年6月9日生,云南省蒙自县人。原云南边防总队司令部参谋长,我国第八支驻海地维和警队政委,武警大校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余仕利,男,四川省三台县人,1993年2月,余仕利参加联合国柬埔寨的维和行动。这也是我国、我军建国以来第一次参加国际维和行动。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营地,不幸牺牲。余仕利牺牲后,被授予联合国“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和革命烈士。
雷润民(1959-1994),汉族。海湾战争后,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1994年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年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郁建兴(1964-2003),中国化学武器检查专家,联合国对伊武器检查员,有“和平卫士”之称,1964年9月出生于江苏靖江。2003年3月13日,郁建兴遭遇车祸,头部受伤,抢救无效牺牲。
付清礼(1977—2005),山东平度人。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2005年5月3日,付清礼在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牺牲。牺牲后被联合国授予“哈马舍尔德勋章”
陈知国,男,重庆市万州区人,1990年12月参军入伍,后加入中国工程兵大队援外,赴柬埔寨参加国际联合维和。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营地,不幸牺牲。
杜照宇(1972.11-2006.7.26)男,驻黎巴嫩联合国中国军事观察员,中校军衔。济南市人。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以色列空军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1962年3月生,上海市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警监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郭宝山,男,满族,1950年7月生,辽宁省北镇县人,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二级警监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李晓明,男,汉族,未婚,1975年4月出生,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河南省沈丘县人,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参加工作,一级警司警衔,烈士。
赵化宇,男,汉族,1972年5月生,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南姚固村人,二级警督警衔,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烈士。
王树林,男,汉族,1952年10月生,北京市人,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三级警监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钟荐勤,男,汉族,1975年12月出生,江西省南丰县人。2007年5月赴海地参加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工作,2010年1月12日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终年35岁。
和志虹,女,纳西族,1975年3月出生,云南丽江人。原任昆明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二科教导员,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武警少校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
申亮亮,男,2016年6月1日凌晨,维和部队遭遇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中国维和人员申亮亮牺牲。

已有0人为维和英烈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