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网络专题 > 先锋人物

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让人民满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记武汉市国土规划局驻政务窗口首席代表陈慧丽

发布时间:2018-11-02 15:01:18来源:荆楚网

(陈慧丽 工作照) 

  2001年以来,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处副处长陈慧丽,始终坚守在窗口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她为办事群众留下万张便民纸条,留下手机号码方便群众咨询。十多年来,陈慧丽同志坚守服务窗口第一线,为群众办事“不懂拒绝”,写下万张便民纸条,服务对象亲切地称她为“纸条姐”:为群众办事“不遗余力”办理各类土地证三十余万分无一差错,接待数十万办证群众无一投诉;为群众办事“不改其志”,扎根基层一线,任劳任怨,不求名利,无私奉献。她将私人时间交给了群众,手机成了办事群众的“亲友号”;她用笑脸、耐心和服务化解群众的不理解,以坚韧的毅力兼顾了工作和家庭;她和她的团队创新思路,不仅为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开创“绿色通道”,并在当时率先将办证时限从10个工作期提速为“即办即取”,将窗口延伸到办事群众的家门口、病床前,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她开创“七个一零距离”工作法,不仅在窗口全面推广,还在全国国土系统得到了广泛运用。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湖北好人”等荣誉称号,所在窗口也被授予湖北省“巾帼示范岗”。她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纸条姐”的美称,在荆楚大地不胫而走。

  她的手机成了办事群众的“亲友号”

  在江岸区政务中心的国土规划窗口,陈慧丽负责审核市民提交的申请材料,发放土地证。

  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把关的岗位,要把材料不全的申请挡回去。陈慧丽则有不同的理解,她说,让老百姓最终办成事才是根本。

  十多年前,为提醒一位老人带全办证所缺的材料,她写了一张条,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从此,这成了她每天的工作习惯。

  有了这纸条,办证的市民少跑了许多路;而陈慧丽的8小时以外,也成了“工作时间”,要接一个个咨询电话;甚至还得常陪着办证市民一起跑,直到所需材料办齐。

  家住黄孝河路的退休老人谢国珍的通讯本里至今还留着陈慧丽的手机号。2011年8月的一天,谢国珍坐车跑了6站路,到江岸区政务中心办土地证。女办事员把材料看完,俯身说:“您这是单位房改房,还需要土地来源资料才可以办证。”

  女办事员一边交代,一边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补土地来源资料,到市房产交易和登记中心档案室查”,还留有她的手机号。按纸条提示,谢国珍来到市房产交易和登记中心。意外的是,档案室里没有她单位房的土地资料。无奈之下,当天晚上她拨通了女办事员的手机电话。“有可能是你们单位的房屋登记有问题。”沉吟了一会儿,对方说,“这样吧,明天我陪您去查一查。”

  第二天上午,两人相约来到武汉市国土规划局,调出黄孝河路所有建筑的红线图后发现,谢国珍所住宿舍楼是两家单位共建,资料报备中填的是另一家单位的名字。拿到了建筑红线图,她们再次来到市房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很快查齐了资料。

  谢国珍的土地证拿到了手,也得知这位女办事员叫陈慧丽,是江岸区政务中心国土规划窗口首席代表。

  她的习惯 写纸条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

  武汉市房产交易和登记中心档案室工作人员王莉芬还记得这件“小事”。“当时以为谢婆婆是她亲戚,后来才知道是普通的办事群众。”

  王莉芬2004年开始在这里工作,经常有年纪大的人拿着纸条来查材料。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按着上面留的手机号拨过去,对方“对每位办事市民的情况都很熟悉,需要查什么档案一下子就能说出来”。时间一长,王莉芬知道了陈慧丽。

  陈慧丽写纸条,是从她到窗口工作没几天开始的。那是2004年6月,一位老先生来办拆迁还建房的土地登记,却缺少产权调换协议书和房屋移交凭证。陈慧丽把需要的资料和办理地点口头告诉他。第二天,老人带来了产权调换协议书,房屋移交凭证还是忘了。

  “打这以后,我就有了写纸条的习惯,”陈慧丽说,“写张纸条提醒几句,只用花一分钟,却可以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

  江岸区政务中心估算,十多年来,陈慧丽写了不下1万张纸条。从写第一张开始,她的手机再没换过号码;包里常备块电池,24小时不关机。

  她的细心 赴医院为重症老人现场办公

  2005年9月初,陈慧丽遇到了一件“刺激自己的事”。

  这天,窗口前来了一行抬担架的人——担架上的老人是癌症晚期,想趁着自己还在,把房屋过户给儿女。依据土地登记管理办法,过户房屋两证,受予双方当事人必须都到现场。

  过户手续办完后,陈慧丽久久不能释怀。下班后,她跟同事陈忠英聊起这件事, “如果你家里碰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 陈忠英答:“我认识你撒,肯定会请你到我家去办。”

  一句话启发了陈慧丽。从此,纸条相约上门办证,成了她工作的一项内容。

  惠济路居民余和女士,提起陈慧丽仍感动不已。余和说,2011年4月,公公因肺癌住院,希望在有生之年,将名下房子过户给孙子。陈慧丽了解情况后,很快就与同事小雷赶往医院,在病床前现场办公。在小雷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当时的照片——半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左手扎着针输液,右手在陈慧丽的指导下,在表格上签字、按手印。

  手续办完两个月后,老人去世。

  她的热情 辗转数月寻人 解决办证难题

  2013年8月,后湖居民彭福汉夫妇来到陈慧丽的窗口。他们几年前买了套二手房,办了房产证过户,却一直没办土地过户。按照规定,土地过户必须买卖双方夫妻同时到场。彭福汉说,现在联系不上卖方,能不能通融一下?“通融是不可能的”,陈慧丽解释,这条规定是为了避免夫妻一方隐瞒交易的风险,也是为了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

  彭福汉很失望,但没想到第二天,他突然接到了陈慧丽的电话。原来,陈慧丽辗转打听到了卖方的联系方式,而且直接通了电话,卖方答应过一个月就来办证。卖方说,爱人回了河南老家,要一个月才能回。

  等了一个多月,卖方却没现身。彭福汉只好又找陈慧丽,“事情折腾了几个月,反反复复,卖方一直拖,后来干脆不接陈慧丽的电话了。”彭福汉说。

  2014年1月份,卖方终于出现了,从30公里外的阳逻赶来。土地过户得以完成。

  原来,陈慧丽又多次给卖方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打电话,请求他出面做工作。她说,“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有的人一辈子可能只买得起一套房子,要是证办不齐哪安得了心啊。”

  她心系窗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掌声。

(作者:  编辑: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