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部支点 湖北人民的汇报
    中央对湖北发展的关怀与期待,省委、省政府的科学谋划,6000万荆楚儿女奋起直追的强烈愿望,凝聚在战略支点这个定位上。湖北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开放先导开启海纳百川的胸襟,武汉城市圈拥抱“两型”之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唤醒群山之梦,长江经济带催发满江春潮,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扬创新旗帜……
刘云山:为实现"十二五"目标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促 进 中 部 崛 起 大 事 记

  ●2005年8月21日至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鄂考察,要求湖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005年8月29日,省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005年9月6日,国家开发银行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汉签订《促进中部崛起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向我省“十五”、“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项目提供500亿元政策性贷款。
  ●2005年底,“努力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写入湖北省“十二五”规划。
  ●2007年6月,湖北省第九次党代会突出强调,要努力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2008年4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中博会在武汉举行,万商西进,汇聚江城,与中部六省共商发展大计。
  ●2008年7月,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2009年12月,继北京中关村之后,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
    五年间,全省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3.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也快于“十五”时期3.7个百分点,总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
工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136.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年均递增21.9%,比全省生产总值增幅快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大动力。
五年投资年均增长2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巨大。“十一五”时期,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919.9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年均增长29.5%。
湖北拥抱“长江经济新时代”
    武汉最著名的景观,是站在长江大桥上,远眺浩荡江水。2011年的江景与以往有些不同。天气晴朗时,目及天际,可见运输煤炭、矿石的船只穿梭往来,呈现少有的繁盛景象。航运专家兴奋地说,水运业终于等来了新时期。而研究宏观经济的学者们称,湖北正迈入长江经济的新时代。
[专家观点]“两圈一带”:区域协调发展的抓手
    “两圈一带”战略既立足于历届省委、省政府奠定的坚实基础,又及时汇集了近几年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充分凝聚全省上下的聪明智慧,是对发展战略的再谋划,对发展模式的再创新,是“十一五”期间的最亮点。
“两圈一带”战略大事记
    
武汉推出“跨越计划” 九大路径铺筑崛起之路
    未来5年,武汉将推出由九大任务目标组成的“跨越计划”,重振大武汉雄风:
  ——基本构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基本构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体系框架。
  ——基本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典型示范区。
  ——基本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基本建成中心城区快速交通体系。
  ——基本完成城市空间布局调整。
  ——基本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形成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
“支点武汉”:当仁不让的责任与荣光
    
武汉制造业步入最佳机遇期 未来五年六大产业过千亿
    
 
[专家观点]质量是船 品牌是帆
    省政府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将培育100个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前3位的知名品牌,企业出厂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商贸、交通、电信、金融、旅游、物流等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达90%以上。
 
必须继续夯实“三农”这个“底盘”
    建议重新审视中央涉农资金的投入方向,统筹调整投放结构,集中资金,加大对农村医疗、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科学制定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资分配比例,破除社会保障的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真正能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有公共财政投入。
[评论]湖北农业发展具有五大比较优势
    农业资源丰富多样。湖北省地处中部腹地,长江中游,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具备三个多样性:一是地貌类型多样。二是气候类型多样。三是生物资源多样。
 
 
 
科技创新五年大事记
    
 

科技创新五年大事记

 ●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省政府与科技部签订《部省工作会商制度协议书》,省部会商启动;省政府决定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200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完成的“华北及其邻区大陆地壳组成与壳幔交换动力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8年: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出台;总规模近1亿元的“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武汉钢铁(集团)等单位完成的“武钢取向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和东风汽车公司等单位完成的“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的研制”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湖北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出台;《关于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五大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武汉纺织大学主持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批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0年:新修订的《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施行;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宜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两会代表委员话民生:把更多资源向民生倾斜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要融入深厚感情。到基层群众中去,察民情、听民声、想民难、解民忧,言之倾心,行之尽心,把惠民行动落实到工作中;爱惜民力,亲民为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摆正群众利益的位置,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办好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
 
 

扩内需开建大项目

  ☆城际铁路
  2009年3月22日,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城际铁路开工,项目建成后,鄂东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直达周边城市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
  ☆大东湖生态水网
  2009年7月6日,东湖沙湖连通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序幕。12年后,大东湖生态水网将建成,驾一叶轻舟游遍11个湖泊不再是奢望。
  ☆花山生态新城
  2009年1月,投资300亿元“港城一体”的花山生态新城建设大手笔开建。新城规划由新港、新城和生态保育三大功能区组成。
  ☆武汉新港
  2008年11月,总投资233.9亿元的武汉新港项目正式启动。2009年1月,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花山码头一期工程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码头先后破土动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2009年在国家扩内需政策背景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已有81个重大项目立项,到2020年,鄂西圈将最终形成“三纵三横”的“六轴”立体交通骨架,为鄂西发展打下长远基础。

跨越式发展:开启构建中部支点新征程
    对于“十二五”,省委九届九次全会这样判断:这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难得黄金发展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观点:正视挑战 沉着应对
    面向“十二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很多,同时挑战也依然艰巨。挑战来自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湖北“十二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期
  湖北有后发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有向发达地区迈进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有突出的科教人才优势,正处于积蓄能量的释放期、爬坡过坎的发力期和潜在优势的转化期。国际国内的发展格局深度调整,各种机遇的叠加,将进一步凸显湖北的综合优势。
  ◆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期
  湖北将呈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将成为推动湖北快速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
  ◆城镇化加速推进期
  加速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湖北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大,具有加速城镇化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力。
  ◆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升级期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粗放型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锲而不舍地推进先进制造业,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富有特色地发展现代农业,将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期
  在努力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加完善的社会管理、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期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化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深层次矛盾,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当前,湖北省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够通畅,民生领域发展差距明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偏低,产业增值能力受限,人均财力较弱。“十二五”时期,建议湖北省以全面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跨越。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是中央赋予湖北省先行先试的一种权力。虽然目前湖北的经济总量比不上河南和湖南,但湖北是有条件、也应该能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城市,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省份。
 
    “两圈一带”战略是调整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在继续保持武汉城市圈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力度;在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同时,带动江汉经济带的开发。使相对较弱的鄂西圈和江汉带得到均衡发展,达到区域协调共进的目标。
 
    湖北对外开放目前势头良好,“十二五”期间湖北贸易开放水平和资本开放水平,都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湖北是中国的经济腹地,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近两年湖北的投资环境也大大改善,吸引外资的市场条件开始形成,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吸收外资上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
大开放:深圳与湖北的对话
    深圳能在当时冲破固有的、保守的思想观念,冲破一切阻力,这就是一种真开放。如果说遇到一点阻力、遇到一点困难就缩手缩脚,就打退堂鼓,就走回头路,哪怕口号提得再响,也是一种假开放。可以说,真开放,让深圳揭开了历史的一页,真开放,创造了深圳。
  湖北省委提出先开放的理念,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决目前制约湖北发展的瓶颈问题,让湖北能在“十二五”期间得到率先发展,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好开放先导战略。李鸿忠书记提出的‘全开放’的内涵,不仅仅是指经济领域,还包括机制体制创新等所有领域;不仅指思想上,还包括行动上等各个方面。通过开放促进改革,冲破各个领域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因素和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