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承担起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当前要把重点放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一、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比较充分就业
 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解决上学难问题
 五、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六、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改善困难居民居住条件
 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九、实施环保专项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十、推进平安湖北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评论

·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
·民主法治建设摆重要位子 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政党为公执政为民 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
·把群众意见放在首位 民生问题事关民生根本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巩固社会和谐思想基础

  力争到2010年,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就业、上学、看病、行路、住房、饮水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基本解决或缓解,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突出最困难群体,解决最迫切问题”。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意见》,主题确定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个重点问题上。这是倾注真情、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是亲民和谐的重要部署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基本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问题
3、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意见》用大量的数字对解决“三最”问题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时间、目标、投入都有明确的数字,它是解决十大重点问题的实招,昭示了和谐湖北建设的美好未来。

  在上半年,省委组织6个调查组,就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以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信访等问题,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为起草好这次全会的文件奠定了一定基础。

  “民生指标”:政府责任的刚性体现 公布这些数据,就是一种承诺,就得接受社会监督。因此,是党委政府责任的刚性体现。
  攻克难关:考验执政智慧 坚定的决心要落实到行动,要见成效,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是一场严峻考验。

     

  突出最困难的群体,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是这次全会的主要指向。对象十分明确。
  《意见》所提到的时间要求多为“到2010年”,和“十一五”规划是衔接和一致的。它进一步丰富了“十一五”规划。

  《意见》有众多指标,这些指标都是刚性的,它显示着解决民生问题的硬道理。

 ·新农村成为快乐田园--访省农业厅厅长陈柏槐

 ·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访省教育厅厅长路钢

 ·总体比较充分就业--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邵汉生


 
Email:webmaster@cnhubei.com
电话:(027)86774503
传真:(027)86791923
广告:(027)86791923
—————————————————————————————
版权为荆楚网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使用800x600或1024x768分辨率
主管: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主办: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本站地址: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