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津一公司捷足先登注册“精武”商标 |
2005年,武汉精武人家鸭脖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精武人家”商标,可由于天津某公司早在1997年就注册了“精武”商标,武汉公司的申请被驳回。 |
|
|
|
|
|
|
|
武汉市政府专题研讨保卫鸭脖品牌 |
武汉市政府将组织专班进行武汉鸭脖品牌保护工作,还将以武汉市政府的名义写出相关报告,与国家商标局进行积极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商标纠纷。 |
|
|
|
专家意见 |
|
|
|
|
争议焦点 |
|
鸭脖品牌之争关系湖北特产品牌的维护 |
2009年2月,湖北省工商局首次发布的商标发展报告显示:我省八成以上的企业竟然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而广东、浙江每100户企业分别拥有42件、48件商标。商标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本地品牌大量流失。政府企业联手实施品牌保护已迫在眉睫。 |
鸭脖品牌之争关系湖北上百亿产值的实现 |
去年,湖北省提出在武汉城市圈实施“亿只鸭”工程,即用3年时间形成亿只肉鸭养殖能力,形成产业链,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每年为农户增加纯收入2亿元。相关人士认为,鸭脖企业的发展密切关系着“亿只鸭”工程的成败。 |
鸭脖品牌之争关系两个城市文化符号归属 |
对于武汉市民来说,“精武鸭脖”是武汉特产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对于“精武英雄”霍元甲的故乡天津而言,“精武”二字何尝不是天津人心中的重要文化符号呢。由此看来,尽快申请“精武路鸭脖”集体性商标也许是将“精武鸭脖”品牌留在武汉的出路。 |
|
|
民众意见 |
|
 |
在街道口某广告公司工作的王先生说:精武人家做的鸭脖子早已扬名国内,如果这个商标不被批准注册,那真是我们湖北鸭脖行业品牌的损失,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啊! |
 |
在光谷某写字楼上班的李女士称,每次外地的朋友要吃武汉鸭脖子,她基本上都是将精武人家的产品作为首选。“精武人家”申请注册商标是合情合理的,不被批准是没有理由的! |
 |
家住武昌东湖路的张伯伯:我一直就是吃精武人家做的鸭脖子,“精武人家”还不是商标吗? |
|
|
|
武汉老字号发展现状 |
|
|
|
|
德华年糕大胜江浙品牌 |
华年糕不仅成功收复了武汉市场失地,还阔步迈向省内10多个城市,成为武汉老字号重获新生的一个奇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