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是防病、治病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段。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是所有患者的心愿。也是各级政府以及有关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维护和保障用药安全,更是药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须臾不可懈的职责。

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很多,诸如药品的质量、使用的剂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中,又以不良反应最为复杂。任何药品……【详细】

  • 【副作用】
    是指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这些作用本来也是其药理作用的一部分。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作用,同时也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疼痛时,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随着治疗目的不同,副作用也可能转化为治疗作用。
  • 【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也称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身体较严重的功能紊乱或组织病理变化。
  • 【后遗作用】
    指停药以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仍存在的生物效应。如服用长效的镇静催眠药后,次晨的宿醉现象。
  • 【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是指药品作为半抗原或全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于药品的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小,治疗量或极小量都可发生。变态反应包括速发和迟发等Ⅳ型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症、哮喘等。
  • 【继发反应】
    是指由药品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导致许多敏感菌株抑制,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如耐药性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导致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
  • 【撤药反应】
    也称撤药综合症。是指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药物参与了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调节,致使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已经适应或形成依赖,一旦撤药或停药,机体就会处于不适应状态,出现原有症状反跳。
  • 【特异质反应】
    是指因先天性遗传异常者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如有些人肝细胞内缺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等药品后容易出现多发性神经炎;有些人红细胞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有缺陷,服用某些药品如伯氨喹,容易出现溶血反应。
  • 【药物依赖性】
    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使用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体验它的精神效应,有时也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 【致癌作用】
    因药物引起或诱发的癌症称为药物的致癌作用。人类恶性肿瘤80%—85%为化学物质所致。药物是化学物质种致癌性较强的一类。致癌或发生在用药本人,或发生在用药者子代。
  • 【致突变】
    是指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性变化,为实验室结论,可能是致癌、致畸作用的原因,一般仅有参考价值。
  • 【致畸作用】
    指药物影响(直接或间接作用造成基因突变。染色体缺失,断裂,异位或胚胎发育异常)胚胎发育而形成畸胎作用。畸胎有一定的自然发生率,但致畸的药物也不少,主要是抗肿瘤类、抗精神病类。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一种有害的非预期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在人类预防、诊断或为了改变胜利功能而使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不仅强调是在使用正常剂量时发生的……【详细】

    有些专家还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根据不同反应的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进行排序,即:

  • A类(augmented)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反应即扩大的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可根据药物或赋形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模式来预知。这些反应仅在人体接受该制剂时发生,停药或剂量减少时则可部分或完全改善。这类反应是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常与药动学和药效学因素有关。
  • B类(bugs)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药物导致某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该类反应在药理学上是可预测的,但与A类反应不同,因为其直接的和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针对微生物体而不是人体。如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内耐药菌群的过度生长,广谱抗生素引起的鹅口疮。药物致免疫抑制而产生的感染不属此类。
  • C类(chemical)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化学的反应,不少不良反应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而不是药理学性质。它们以化学刺激为基本形式,从而使得在使用某制剂时,大多数人会出现相似的反应。这类不良反应包括静脉炎,药物或赋形剂刺激而致注射部位疼痛,酸碱灼烧,接触性皮炎以及局部刺激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等。
  • D类(delivery)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给药反应,许多不良反应是药物特定的给药方式而引起的。这些反应不依赖于制剂成份的化学或药理性质,而是因剂型的物理性质和给药方式而发生。这类反应不是单一的,给药方式不同其反应的特性也必将不同。其共同的特点是:如果改变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即可停止。如植入药物周围的炎症或纤维化。注射液中微粒引起的血栓形成的血管栓塞等
  • E类(exit)反应指与药品才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撤药反应。通常所说的撤药反应是生理依赖性的表现。它们只发生在停止给药或剂量突然减少后。这类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药理学可预知的,但反应的发生也不是普遍的。许多人虽然持续大剂量使用,但不一定会发生此类反应。常见的可引起撤药反应的药物有阿片类、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药、β—阻滞剂等。
  • F类(familial)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家庭性反应。某些不良反应仅发生在那些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代谢障碍的敏感个体中。较常见的家庭性障碍有丙酮酸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1酯酶抑制剂缺陷、卟啉症和镰状细胞性贫血。此类反应不可混淆于人体对某种药物代谢能力的正常差异而发生的反应。例如,西方人群10%以上缺乏细胞色素P4502D6,与其他人群相比,他们更容易发生受2D6代谢的药物已知的A类反应,因为他们对这些药物的消除能力较低。有上述代谢障碍的人群易发生不良反应,例如有G6PD缺陷的病人,使用奎宁时可能会出现溶血。而其他个体即使使用奎宁量较大也决不会发生。
  • G类(genetotoxcity)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基因毒性反应。许多药物能引起人类的基因损伤,有些是潜在的致癌物或遗传毒物,有些致畸物在胎儿期会使遗传物质受损。
  • H类(hypersensitivity)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过敏反应。是继A类反应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别很多,均涉及免疫应答的活化。他们不是药理学上可预测的,也不是剂量相关的。因此,减少剂量通常不会改善症状,必须停药。如过敏性皮疹、重症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光敏性皮炎、急性血管性水肿等。
  • U类(unclassified)反应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即未分类反应,为机理不明的反应。如药源性味觉障碍,辛伐他汀的肌肉不良反应及气体全麻药物的恶心呕吐。
  •     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有两类,即
  • 药品因素药品因素包括药品的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
  • 非药品因素通常称为个体差异,包括用药者的年龄、性别、民族、遗传、感应性、疾病状态灯。即便是同一药品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的人中可能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个体差异诱发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远远高于药品因素,也是较难预测的。
  • 。其中,药品因
  • 素包括
  • 药品的副作用也叫副反应,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能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在前面已提及。
  • 药品的相互作用即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同时服用的另一种药物的药理效应。其结果是一种药物的效应加强或削弱,也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效应同时加强或削弱。 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两类:(1)药代学的相互作用,即一种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或代谢。如:抗酸药中Ca2+离子与四环素螯合,这种螯合物不能被吸收,从而影响了四环素的吸收,影响了疗效。(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即激动剂和拮抗剂在器官受体部位的相互作用。如:许多全身麻醉剂(卤化烷)能敏化儿茶酚胺对心脏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与同时用药的多寡有关,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同时使用5种左右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3%—5%,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同时使用10—20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为20%,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0%。
  • 以及
  • 赋形剂的影响是药物制剂中除主药以外的附加物,又称辅料。用以改善原料药的溶解度及生物利用度,提高原料药在制剂中的稳定性,维持原料药在制剂中的物理性多晶形态或构型,维持液体药物制剂的PH值或渗透压或用于片剂中作为黏结剂、崩解剂或液体制剂的抗氧剂、乳化剂和气雾剂里的抛射剂等,都有可能是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如胶囊壳中的染料可能会引发固定性发疹。

非专业人士辨别药品不良反应其实也不难,只要按一下几点分析就行:
(1)用药后出现新的症状与药品说明书里描述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表现症状一样;
(2)用药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皮下出血点、水疱疹或固定部位色素疹,部位不限(头、面、颈、胸、背、腹、腰、四肢、手、脚及全身各处);
(3)用药后出现头晕、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咽痒、咳嗽、气喘、胸闷等用药前没有的症状;
(4)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用药前没有的症状;
(5)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黄疸、乏力、厌油、食欲不振等症状;
(6)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浮肿、乏力、少尿、腰痛、尿血、头晕失眠等用药前没有的症状;
(7)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关节、肌肉疼痛、行动困难等用药前没有的症状。

Tips: 以上几点中的任何一点发生,就有可能是药品不良反应。如果是住院期间,应迅速向医护人员报告。如果是在家里,应该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携带所服用的药物和药品包装或药品说明书前往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助治疗。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很难辨别。唯一区别的一点是致病原因不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尽量举例说明。首先从皮肤反应讲起。

问卷调查

精彩答疑区

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1.是药三分毒?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

2.喝药不如输液?

临床用药原则是"能口服不注射,能肌注不静注",必须输液时应注意疗程,病情缓解……

3.吃药,多多益善?

少而精是医生给药、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因为任何药物的作用都有两面性,既有治疗作用……

生活中,他们叫什么?

药品名称常用名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氯苯那敏扑尔敏
地塞米松氟美松
异丙嗪非那根,抗胺荨,盐酸普鲁米近
泼尼松强的松、去氢可的松
炉甘石洗剂炉甘水洗液
特非那丁敏迪
阿司咪唑息斯敏
奎宁金鸡纳霜